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
1

我是從事桌面應用開發多年的軟體工程師,對網頁技術一直不太熟悉。直到最近一年,我開始接觸多款 AI 開發工具,像是 Cursor、GitHub Copilot、Windsurf 等,並利用這些工具製作了一些小型軟體。這種 Vibe Coding 的開發模式,讓我開始思考:現在的我,是否能靠 AI 打造一個完整的產品,甚至跨出自己原本的專長領域?

於是,我選擇了與我生活最貼近的需求,著手開發一款「兒童任務管理平台」。

在台灣這個重視教育的環境中,孩子除了要完成學校課業,還須學習程式、多語言、音樂、美術、運動等多元才藝。「不要輸在起跑點」的焦慮,使得許多家庭的日常生活變得非常緊繃。身為家長,我不僅希望孩子能建立良好的自律習慣,也重視在過程中親子關係的陪伴與理解,而不是淪為「指派任務、檢查作業」的關係。


嘗試過各種工具,卻總是無法適合我們

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曾試過:

  • 貼紙獎勵表
  • 磁鐵任務板
  • 各種兒童任務 APP

但要麼太複雜不易操作,要麼不夠吸引孩子,始終找不到真正適合我們家的解決方案。直到某天,我在使用 AI 工具開發時靈光一閃:「既然 AI 能幫我寫程式,能不能幫我解決育兒問題?」


Vibe Coding 與 AI 協作開發經驗

整個平台的開發過程,幾乎全由 AI 協作完成。我沒有自己從零撰寫 HTML、CSS 或 React 元件,而是透過對話的方式引導 AI,完成介面設計、資料串接、架構規劃,甚至後續維護與 TWA 應用包裝、上架 Google Play 等細節。對我而言,Vibe Coding 不只是節省時間的工具,更像全天候的技術夥伴,協助進行系統架構規劃與功能模組拆解。


參賽目的與系列文章方向

這次參加 iThome 鐵人賽,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回顧並整理自己這段時間的完整實作經驗。系列文章將涵蓋:

  • 開發動機與選題思考
  • 技術選型與工具搭配
  • AI 協作開發的經驗與踩坑紀錄
  • 使用者回饋與持續優化

適合讀者與期望

本系列特別適合以下讀者:

  • 想嘗試 Vibe Coding,卻不知道如何入門的工程師
  • 沒有網頁背景,但想用網頁技術打造實用產品的開發者
  • 對 AI Coding 開發實戰經驗感興趣的創作者
  • 喜歡邊做邊學,重視實用性和落地性的開發者

我期望透過這個系列,讓更多人理解**「AI 不只是輔助寫程式,也可以是打造產品的技術夥伴」**。這是我真實的開發經驗,沒有太深入的技術,主要是與 AI 協作的流程與經驗分享。


成果展示與參考連結

整個平台與網站,從前端、後端、資料庫、SEO 到上架流程,皆與 AI 協作完成。如果你對成果感興趣,歡迎參考這個完全由 AI 打造的兒童任務管理平台:

https://taskyventure.com

「平台已成為我們家孩子的好夥伴,也開始有少量穩定使用者和回饋,未來將持續優化,希望能幫助更多家庭。」


下一篇
(Day 2)我的 AI 協作夥伴:開發過程中的分工、觀察與反思
系列文
VIBE CODING 全紀錄:0 經驗用 AI 打造 PWA 兒童任務管理平台》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