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看這支影片Building Faster with AI(利用人工智慧加速構建)
AI Fund的創業經驗分享
講者分享了在AI Fund作為創業孵化器的經驗,強調他們每月大約創建一家新創公司,並且參與實際產品開發、設計、定價等各個環節。
執行速度是成功關鍵
創業公司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於執行的速度。AI技術的進步讓新創能夠更快地行動,提升成功機會。
AI堆疊結構與應用層機會
AI產業分為半導體、雲端、基礎模型到應用層。雖然大家常討論底層技術,但最大的商業機會其實在應用層,因為應用層才能產生更多收入,支撐整個生態。
Agentic AI的興起
過去一年多,「Agentic AI」(代理型AI)的概念逐漸普及。這種AI不僅僅是單次生成內容,而是能夠反覆規劃、搜尋、撰寫、修改與優化,帶來更優質的產出,並創造更多創業機會。
Orchestration Layer(協作層)
新的AI協作層讓應用開發變得更容易,同時強化應用層的價值。
具體想法比抽象想法更重要
成功快速執行的關鍵是要有「具體」的產品想法。例如:「讓醫院用AI優化資產管理」這樣太模糊,無法落實執行;「讓病人線上預約MRI機器」就具體多了,可以馬上開始開發。
快速驗證與調整
有清楚的方向,能夠快速驗證想法可行與否。如果發現不可行,就應該馬上轉向新的具體想法。
專家直覺與數據
雖然數據很重要,但早期用專家直覺決策能夠更快推進。長期投入某領域的專家,對細節判斷往往更快也更準。
單一明確假設、專注執行
新創資源有限,不能同時嘗試多條路線,應該聚焦於一個明確假設,全力推進,發現錯誤時也要果斷轉向。
經常性Pivot(調整方向)反映基礎認知不足
如果每收到一點新資訊就想要調整方向,可能是對產業了解還不夠深,建議多與該領域專家或有經驗的人討論。
以產品經理的視角觀看這段影片,有以下幾點特別值得借鏡與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1. 具體化產品想法,避免抽象籠統
影片強調「具體想法」的重要性,這對產品經理來說至關重要。許多需求或新功能在討論時容易停留在口號或模糊的描述,導致研發、設計無法落地執行。作為產品經理,應該將每一個需求明確拆解到足夠具體,讓工程師能直接著手開發,並能明確驗收成果。例如:「提升用戶體驗」這個需求太抽象,應該進一步明確到「將註冊流程縮短為三步並優化欄位順序」。
2. 執行速度與市場驗證
影片中提到「執行速度」是新創成功的關鍵。產品經理應該主動推動MVP(最小可行產品)策略,快速釋出產品、收集用戶反饋、再持續優化。不要追求一次到位的完美,而是持續以最快速度實現、驗證、學習和調整。
3. 有效運用Agentic AI與協作層
Agentic AI流程鼓勵多步驟、反覆優化與自動化。產品經理應該思考如何將這類AI能力整合進產品流程,例如讓AI先產生草稿、再自我檢查修正,提升產品功能的智能化層次,也能讓研發流程更加高效。
4. 專家直覺與數據並重的決策機制
影片提到,早期產品決策時,專家直覺有時比數據更快、更有效。作為產品經理,應與團隊專家、資深用戶或領域顧問密切互動,把握他們的經驗直覺,尤其在數據有限的早期階段。當然,隨著產品成長,還是要逐步導入數據驅動的決策。
5. 聚焦單一明確假設,敏捷調整
產品經理在推動專案時,應該為團隊樹立「當前最重要的假設」,全力驗證一個主要方向,而不是同時分散資源在多個方案。當市場或數據明確顯示該假設不可行時,能快速帶領團隊果斷Pivot,轉向下一個具體目標。
6. 建立穩健的知識基礎,減少無謂的反覆
影片提醒如果每獲得一點新反饋就全面調整,代表對市場或問題理解還不夠深。產品經理應該持續累積對產業、用戶、問題的深度知識,並善用專家的經驗與判斷,提高決策品質與穩定度。
總結
從具體化需求、推動敏捷驗證,到善用AI工具與專家資源,這些都是產品經理應該積極實踐的核心能力。
未來在產品規劃與推進上,會更注重細化目標、驗證速度、以及知識沉澱,帶領團隊持續創造可落地、可驗證、可成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