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佛心分享-讓我升級的那些書

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系列 第 5

Web3 基礎設施尚未準備好迎接 AI Agents:需要改變的是什麼

  • 分享至 

  • xImage
  •  

以下是這篇文章「Web3 Infrastructure Isn’t Ready for AI Agents. Here’s What Needs to Change」的重點整理,以及以產品經理(PM)角度的心得:


文章重點摘要

  1. Web3 基礎設施尚未就緒

    • 當前的 Web3 缺乏讓 AI agent 能夠自主且安全運作所需的三大關鍵:身份系統、可編程錢包,以及權限框架[1]
  2. AI Agents 的潛力與現狀

    • AI agents 可望成為用戶的「線上管家」,自動化管理加密資產、DeFi 操作、投票等事務,但目前 Web3 僅在部分任務自動化有所進展,尚未看到真正的革命性變革
  3. 三大基礎設施缺口

    • 身份系統:目前 Web3 的身份仍以錢包地址為主,缺乏可驗證、可編程且機器可讀的身份原語(如零知識證明),無法建立 AI agent 之間或 agent 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
    • 錢包 UX(用戶體驗):現有錢包主要為人設計,AI agents 需要的是可程式化、能自動執行複雜邏輯及權限控管的「智慧錢包」。
    • 權限與可程式化框架:現有系統大多是「要嘛全有、要嘛全無」的私鑰控制權,缺乏細緻的權限設計與可控授權,無法讓 agent 在安全前提下自主執行複雜任務

產品經理(PM)角度心得

  1. 用戶信任與安全是推動自動化的關鍵

    • 若要把 AI agent 真正導入 Web3,必須先解決身份驗證、權限分層,以及錢包自動化的安全性問題。否則,缺乏信任基礎會讓用戶不敢放手讓 agent 管理資產或執行關鍵操作。
  2. 設計「機器友善」的 UX/流程

    • 現有的用戶體驗都是以人為核心,未來設計產品時要思考「AI agent 也是你的用戶」,需要設計 API、權限框架、可程式化錢包等,讓 agent 能安全、透明地參與操作流程。
  3. 身份與權限的標準化是產業共識推進的瓶頸

    • 從產品路線規劃角度,推動這樣的基礎設施變革通常需要跨協議、跨鏈協作,單一產品難以獨善其身。這部分建議 PM 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可互操作的身份和權限標準。
  4. 商業化想像空間巨大,需腳踏實地

    • 一旦這些基礎設施到位,AI agent 將大幅提升 Web3 的自動化和規模化潛力,包括資產管理、DAO 治理、用戶個人助理等,但現階段更應著眼於解決底層基礎問題,避免過度炒作。

結語

Web3 與 AI agent 的結合是未來趨勢,但現有基礎建設仍需重大升級,尤其在身份、錢包可程式化和權限管理這三大面向。PM 在規劃產品與生態系時,需同步關注技術發展、行業標準與用戶信任,才能抓住這波未來浪潮的機遇。


上一篇
利用人工智慧加速構建 (Building Faster with AI)
下一篇
微軟公司提出 UX Design for Agents-Day6
系列文
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