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企業經營,我們經常聚焦在戰略、財務、人事或市場,但卻很少去正視一件基本的事情:經營者本身的健康。事實上,經營者的健康狀況,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深地影響公司的營運。會想寫這篇的原因在於我與另外一位合夥人,去年與今年都輪流在身體健康方面有恙。因為經營,是一場長跑,不是短跑。
我們為追求極致,往往燃燒自己,常常會長時間工作、飲食不規律、忽略運動與休息,甚至在精神上背負著巨大壓力,久而久之,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機器都需要停機歲修的情況下,何況是人。另外近年來心理壓力這樣的名詞常常被討論,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壓力,原因在於可能事件的結果與預期不符合,加上營運的狀況不見好轉等等,這些壓力都會進而影響情緒、決策與身體的健康狀況。
經營者如何守護自己的健康,可以把「自我照顧」也視為經營的一部分。就像管理財務、制定戰略一樣,身心健康需要有規律的安排。適度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休息,都是最基礎的投資。更進一步,經營者需要找到另外一個經營者,讓壓力能夠被分擔。
因此往下推展,包括自己、包括員工的健康,都是在經營的時候,要考慮進去,才能讓企業有效地營運,有最大的產能出現。創造一個能讓員工保持健康的環境雖然是很理論的東西,但是如果能打造出合理的工時與休假制度、職場心理支持資源、適度的運動,不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
健康的個人,才有健康的團隊;健康的團隊,才有健康的企業。這樣的連鎖關係,我相信最終會反映在企業的競爭力與持續經營的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