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接下來是新章節的開始,要針對固定資產模組 進行說明。om_account_accountant
模組也有此功能,資產主檔的畫面如下圖參考。
簡單探索「為什麼需要重構固定資產」?
過往使用此模組輔導課戶上線使用,除了開帳遇到許多問題,花費了許多時間才調整完成,後續的實際折舊計算也僅能單向使用,在多方配合考量下,客製此模組並不是最佳解,因此決定進行重購,來開發一個相對有彈性的固定資產模組。
嘗試解決的清單如下:
- 可以自動拆分資產,並且進行編碼,達成一物一號。
- 折舊方式增加有殘值的計算,可可以反覆計算,並彙總會計分錄。
- 可以有盤點需要的資訊
- 可以有異動作業可以調整。
- 可以進行關帳。

架構
依照前述探索說明,我們的目標是取代現有模組,在流程設計上雖然大致相同,但仍需進行部分調整,具體架構如下:
-
應付取得:不再於會計分錄中直接新增資產類別,而是透過 產品類別設定,自動拋轉至固定資產。
-
資產建立:拋轉後系統將依設定自動產生編號,並等待使用者確認。
-
來源追溯:完整紀錄來源單據與折舊明細,以利後續查核。
-
資產資訊擴充:新增保管人、保管部門與存放地點,支援盤點與管理需求。
-
折舊明細管理:折舊明細獨立存放於專用檔案中,允許刪除與重新產生,提升操作彈性。
-
殘值機制:新增殘值紀錄,並調整計算方式以正確反映殘值影響。

實作
此次的案例會實現出不同單據的呈現效果,異動如下:
- 帳單/2025/08/0001 購入6台機器。
- 帳單確認後,自動產生六筆資產,可批次確認
- 批次確認後,自產產生資產編號,並且調整一筆為有殘值,一筆無殘值。
應付帳款購買資產

資產清單與批次確認

折舊方式-無殘值

折舊方式-有殘值

小補充 - 有殘值的計算方式
台灣固定資產不留殘值,主要是因為稅法規定不承認殘值,企業為了避免帳稅差異,就乾脆在會計上也不留,
稍微說明16667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台灣習慣殘值為多預留一年,所以計算如下:
- 原值:100,000元
- 耐用年限:60期(5年)
- 殘值 = 100,000 ÷ (60 + 12) × 12 = 16,666.67元 進位後為16667。
現況滿多公司都不使用殘值了,但還是補全此功能來增加應用情境。
小結
重構固定資產模組的核心目的,是希望讓資產管理更貼近台灣實務,並解決原生模組在「開帳、折舊計算、異動管理」上的限制,此次功能也增加無折舊的內容,除了土地以外,常見的就是列管不列帳的資料,比較偏向公司要管理的重要資產,價值不到需要列帳提列折舊,可以透過不同的類別進行管理,列印明細進行盤點。
透過新的架構與流程設計,本章的模組能夠:
- 自動化建立資產,並支援一物一號,方便盤點與追溯。
- 支援 有殘值/無殘值 的折舊計算,並允許刪除與重算,操作彈性更高。
- 強化資產資訊,新增保管人、部門與地點,讓管理面更完整。
- 保留來源追溯能力,確保查核時能快速找到依據。
總結來說,這個版本的固定資產模組不僅強化了計算能力,也讓資產管理真正能「對應會計、服務管理、盤點作業」三者的需求,更符合在地化的實務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