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6
0
Odoo

做模組 × 畫地圖:30 天在地化會計模組的挑戰系列 第 26

Day 26: 成本模組-月加權平均-WIP分錄

  • 分享至 

  • xImage
  •  

探索

由於成本模組涉及多個功能與成本計算原理,本章同樣採用 案例驅動 的方式來說明。本次的重點放在 成本模組-月加權平均-成本分錄 功能,延續 Day19 提到「月加權平均」的挑戰。

架構

稍微解釋在製品(WIP, Work In Process),指的是 已經投入生產,但尚未完成製造成品 的部分,因為原生為倒扣料設定,僅在入庫時同步產生發料分錄,常見的為由原料發料後轉在製品分錄,再入庫時由在製轉製成品的兩段設定,在此情況下,所能使用的配套解方為開啟製造二步進行調撥到生產前的倉庫進行使用,其設定方式如下。

製造2步設定


實作

接續Day25的單據,我們再去進行發料,兩張新的工單資訊如下:

日期 類別 單號 料號 單價 數量 金額 製造時數
8/8 生產 MO/003 半成品-1 1 60MIN
8/9 生產 MO/004 K 成品 1 60MIN

相關實作後的成果如下:

工單-PC調撥

工單-PC調撥

WIP明細

WIP明細

WIP分錄

WIP分錄

WIP迴轉分錄

WIP迴轉分錄


小結

在這個案例中,系統的 WIP 分錄 是透過結帳時進行判斷:

  • 會先檢查結帳日當下是否仍有 未完工的工單,並抓取其對應的 PC 單據過帳資料。
  • 接著,依據成本主檔所計算的 月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尚未完工的在製品金額,並產生當月的會計分錄。
  • 到了次月,這些分錄會自動 迴轉沖銷,避免與最終入庫的正式分錄重複。

為什麼要迴轉?
原因在於:

  • WIP 分錄的定位只是「結帳時的過渡處理」,讓財務報表能在當月結帳時即時反映在製品價值。
  • 當工單最終完工並入庫時,系統已同步產生正式的領料與入庫分錄。
  • 因此,若不在次月迴轉,就會發生金額 重複認列 的情況。

總結來說,WIP 分錄的角色不是替代正式分錄,而是 結帳時的臨時補強。透過月結產生與次月迴轉的設計,可以兼顧「財務報表的即時性」與「帳務處理的一致性」,同時也避免遺漏或重複的風險。


上一篇
Day 25: 成本模組-月加權平均-成本分錄
系列文
做模組 × 畫地圖:30 天在地化會計模組的挑戰2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