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花工作上的時數約為 80000 小時。除非已經下定決心要進入養老模式了,不然我會建議大家以公司能不能帶來成長為目標來選擇。
有幾個關鍵因素能幫助找到能帶給你成長的公司: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找到職場導師,通常會是你的主管。我自己屬於比較幸運的人,在每一份工作都遇到對我帶來許多啟發的主管——他們願意給我最真誠的回饋,知道我卡在哪裡,不吝嗇給我資源。
其實不只是主管而已,他可以是啟發你的任何人。
我在前公司裡,遇到一位對技術帶有極大熱忱的同事。他是位荷蘭人,工作一絲不苟,只要在專案上遇到困難,他都會很積極地幫忙解決問題。
有一次公司內部舉辦黑客松,我們打算用 Arduino 做一個 CO2 濃度偵測器,整合了 MQTT 與 Grafana 做視覺化。
當時我就建議直接用對應的 Library 呼叫 API 拿 CO2 就可以了。但他很堅定地跟我說:「這樣就跟平常在做的事情一樣了,沒有學到東西」。想了想的確如此,雖然我們平常是做軟體開發,套用到硬體來的確就是串串 API 而已,只是變成了把程式碼寫到硬體。
於是我們一起看傳感器的 Datasheet,搞清楚他的通訊協定,然後自己寫對應的指令。那次的經驗才讓我知道在硬體的世界裡,timing 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它是整個通訊協定的基礎。
從那次起,只要做任何 IoT 的小專案,都會非常注重背後原理,也養成了找 Datasheet 的習慣。
出社會之後,就很難收到有用的反饋了。一個真誠且直接的反饋,通常也伴隨著不舒服,這個不舒服是雙向的,因為對方也要顧慮講出來後你的感受如何。
通常人是很難改變的。所以遇到能刺激、改變你原本想法,並且為你帶來成長的人,都可以算是職場導師。
職場導師不一定要是真的下來指導你什麼,但通常具備以下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