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務 K 與小雨先前在算力制與押金制的比較中,提到了下列議題:
他們繼續前往下一個算力制裡面不太熟悉的情境。
在算力制的世界裡面,礦工可以任意的進出系統。
它可以只要(人們戲稱)插頭一插上去,礦機就能開始運作,就能夠在某條鏈產出區塊。而插頭一拔掉,礦機不運作,它就離開系統了。離開系統的時候它完全不會受到任何的懲罰。
這會有什麼問題呢?
在算力制的系統遭受過半數攻擊時,持有優勢算力的攻擊者能持續出塊,封禁自己不喜歡的交易和區塊。他們也能持續不出塊,也就是等價於離開系統,這時系統會產出區塊極慢,相當於被癱瘓。
「為什麼出塊會變慢呢?」特務 K 問。
「我們沒有細談算力制。但作用的機制是這樣:出塊的時間,是以算力挑戰的難度來調整。如果系統中總算力比較多,那完成算力挑戰的時間會比較短,系統會把挑戰難度調難」小雨說「如果優勢算力一下抽走,剩下的礦機會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調難的算力挑戰」
但是出入系統的情況在押金制情況就不一樣了:驗證者的出入受到了嚴重的控制。他們進入系統的時候需要排隊。離開系統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進出控制,某種程度是解決算力制的問題,某種程度是解決押金制本身的問題。
從礦機到押金,就好像一筆資產從現實世界的礦機變成虛擬世界的礦機。
這個虛擬的過程除了系統有辦法對進行攻擊的資產祭出懲罰,也能管控資產的出入。
在算力制裡面,受到過半數攻擊之後系統不容易復原,就是因為攻擊者仍能出塊提高自由進出系統。
在押金制裡面,攻擊者的押金必須全部進入系統後,才能發動攻擊。邊攻擊邊補押金會太慢。
在攻擊發生之後,即使攻擊者的押金會被沒收,但這倚賴其他驗證者仍然稱職執行任務,繼續出塊與處理檢舉,沒有出逃系統。離開系統需要排隊可以避免大量押金出逃。
另外是因為先前提到的遠距攻擊:離開系統的驗證者可以偷偷挖一條鏈,欺騙久沒上線的節點。押金離開太快會讓攻擊者太容易執行,會縮短微主觀期。
綜合來說,雖然對有志成為驗證者的人而言,能夠快速的讓驗證者上線,和能讓已經上線的驗證者快速離開系統,並取回押金,是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但這些隊伍存在的目的有其安全上的意義。適當的長度是考量方便與安全之後的取捨。
在 https://www.validatorqueue.com/ 網站上,顯示著驗證者的出入隊伍資訊。
Entry Queue
ETH: 845,615
Wait: 14 days, 16 hours
Churn: 256/epoch
Exit Queue
ETH: 682,662
Wait: 11 days, 20 hours
Sweep Delay: 9.2 days
Churn: 256/epoch
上面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