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特務 K 與小雨先前在算力制與押金制的比較中,提到了下列議題:

  • 敲定
  • 隨機數
  • 微主觀
  • 進出控制

他們接著進入最後一個議題:報酬

補償投入資產的成本

不管是算力制,或是押金制,礦工或驗證者投入了某種資產,作為產出合格區塊的資格。

那些投入的資產本來也可以換成現金,去投資其他東西,或吃一頓好吃的晚餐。

因此系統提供礦工或驗證者某種程度相應的報酬也是合情合理的。

上面是對礦工和驗證者而言。對系統而言,這個付出的報酬相當於「為了堆高攻擊者的攻擊成本,所需付出的保護費」

攻擊者需要取得半數以上的資產,才能發動攻擊。

攻擊算力制的系統,只需要租借機器,並支付攻擊時所需的電費,也就是營運成本。而攻擊押金制的系統,因為會有懲罰的因素,所以要付出整個押金。

押金制的安全成本比算力制的低很多

照這個邏輯去計算,固定系統給出的區塊獎勵,計算吸引來的資產,以及攻擊成本。可以看出發出同樣價值的區塊獎勵,押金制更能有效吸收保護安全的資產,並大幅提高攻擊者的成本。 ^pos2020

換個方式來說:固定同樣的攻擊成本,押金制的保護費會比算力制的低很多。

https://etherscan.io/chart/ethersupplygrowth 的圖表來看。在合併之前,算力制的主網大概每天發出 13000 ETH 的區塊獎勵。合併之後,押金制的主網大概發出 2000 ETH 的區塊獎勵。

以前算力制時期是訂定一個區塊發放固定的值,例如:每產出一個區塊得 2 ETH。但押金制之後,系統會依現有的總押金,動態調整獎勵的報酬率。如果總押金很多,代表系統有足夠的押金,可以調低要支出的保護費。但如果總押金很少,則會調高報酬率,吸引資本來抵押。

押金制的新煩惱

「不過那是 2022 前的看法了」小雨說。

在大合併之後,押金制也運作一陣子了,人們發現一些新問題。

過度抵押

看看另外一個 儀表板,現在做抵押的年報酬率大概是 2.8% 。好像沒比定存 1% 左右好到哪裡。

上面的數字是還沒有計入提取值 MEV 的收入 ,但考慮之後數字大概變 3% 而已,也不是什麼太吸引人的數字。

原本預期人們應該會在年報酬率太低的時候離開系統。但似乎沒有發生。

入門障礙

要花 32 ETH 抵押對多數人而言不是小數目。要抵押所需的技術門檻也不低。

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倚賴眾多小驗證者的個人節點。但門檻高的情況下,人們傾向把押金託付他人,委託大型節點商做抵押。這樣最終會形成系統的中心化。

想重複利用押金

也有其他鏈或系統需要押金。因此有人想說利用以太坊既有的押金,重複利用,當成其他系統的押金。

但這樣有個問題,一個負責任的押金必須在出事的時候能被懲罰。如果系統 A 已經把押金懲罰掉了,是不是代表驗證者在系統 B 為非作歹都沒押金可以扣了?

以太坊社群已經極盡情勒,勸人們不要做押金複用這種事。但有效的制度必須能處理別人無視呼籲的情況。

一種處理方式是減少最大懲罰力度。例如以太坊最多只懲罰 1/8 ,這樣驗證者在其他系統為非作歹時,尚有 7/8 的押金能被懲罰。 ^ETHTaipei2024

在一些數學推導之後,可以得到減少懲罰可以等價於減少區塊獎勵。

參與共識是什麼樣的工作呢?

更激進的論者認為也許成為驗證者本不該收受獎勵,讓驗證者成為用愛發電的志工。這樣能夠排除只為利益不顧大局,留下只有對去中心化有信仰的人成為驗證者。

儘管短期有許多有趣的方案試圖緩解目前驗證者的困境。如 Vitalik 所說,長期而言,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哲學問題:「到底我們對持有一堆以太幣、只為利益的懶人抵押者有什麼期待?」 ^ETHTaipei2024

這個期待必須足夠實際,否則人們最後就是大筆金額託付大型抵押池,系統薛西弗斯式的重新陷入中心化的困境。


上一篇
門禁森嚴的電腦
下一篇
提升電腦的服務規模
系列文
那個有好多好多節點的電腦調查報告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