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7
0
生成式 AI

30天RAG一點通系列 第 17

(RAG 3-3) 智能推理引擎:複雜查詢的分解與重組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的核心議題

如何讓 RAG 系統從單純的「檢索與生成」進化為一個能夠像人類一樣拆解、思考、整合智能推理引擎,從而處理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回答的複雜問題。

為什麼單純的 RAG 無法處理複雜查詢?

傳統 RAG 的工作流是線性的:問題 → 檢索 → 生成。它非常擅長回答簡單、直接的事實性問題,例如「2024 年 Q1 營收是多少?」。

然而,企業中的許多查詢都包含多個子問題跨文件引用邏輯推理,例如:

  • 「比較 2023 年與 2024 年 Q1 營收成長最快的兩個部門,並分析背後的原因。」
  • 「從客戶服務紀錄和產品規格書中,找出關於新版本功能 A 最常見的投訴,並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這類問題無法透過一次檢索就找到所有答案,因為:

  • 單次檢索範圍不足:一個索引可能無法同時包含「2023 年 Q1 數據」、「2024 年 Q1 數據」和「部門成長原因」。
  • 需要多步驟推理:系統必須先找出數據,再進行比較,最後歸納出原因。傳統 RAG 缺乏這種鏈式思考的能力。

如何設計智能推理引擎?

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將一個複雜問題分解成多個可執行的子任務,並透過一個**智能代理(Agent)**來協調整個流程。

核心架構:Agent + 推理鏈 (Chain of Thought)

一個智能推理引擎的典型工作流如下:

1. 查詢分解 (Query Decomposition)

  • 目標:將用戶的複雜問題,拆解成一系列簡單、獨立的子問題。
  • 實作:使用一個專門的 LLM Agent 來完成這一步。給它一個指令,讓它分析輸入問題,並輸出一個包含多個子問題的列表。

範例:

  • 原始問題:「比較 2023 年與 2024 年 Q1 營收成長最快的兩個部門,並分析背後的原因。」
  • 拆解後的子問題:
    • 「查詢 2023 年 Q1 各部門的營收數據。」
    • 「查詢 2024 年 Q1 各部門的營收數據。」
    •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各部門的年成長率。」
    • 「找出成長率最高的兩個部門。」
    • 「從相關文件中檢索這兩個部門的業務報告或市場分析,找出成長原因。」

2. 子問題路由與執行 (Sub-Question Routing & Execution)

  • 目標:為每個子問題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或數據源,並執行 RAG 流程。
  • 實作:這個階段由**主控代理(Master Agent)**負責,它會根據每個子問題的性質,決定以下步驟:
    • 選擇檢索索引:例如,「財務數據」子問題會被路由到「財務報告」向量索引;而「產品投訴」問題則會被路由到「客戶服務」索引。
    • 執行 RAG 查詢:主控代理會針對每個子問題,獨立執行一次 RAG 流程,得到各自的檢索結果。
    • 中間結果儲存:將每個子問題的回答(或相關文件段落)暫時儲存在一個工作記憶體中。

3. 結果聚合與推理 (Results Aggregation & Synthesis)

  • 目標:將所有子問題的答案整合起來,生成最終的、完整的答案。
  • 實作:將原始問題、所有子問題的答案、以及檢索到的相關上下文,一起餵給一個最終的 LLM。這個 LLM 的任務是:
    • 根據所有中間結果,進行邏輯推理。
    • 去除重複、整理資訊,並以清晰、有邏輯的方式回答原始問題。
    • 如果推理出結論,還應在回答中提供支持該結論的引用來源。

核心實作工具與技術

代理(Agent)框架

使用如 LangChainLlamaIndex 這類框架,它們提供了預建的代理和工具,能大幅簡化複雜工作流的設計。

工具(Tool)

代理可以調用各種「工具」來完成任務。在 RAG 系統中,這些工具可以是:

  • SearchTool(index_name):用於在特定索引中檢索資訊。
  • CalculatorTool():用於執行數學計算。
  • API_Call(endpoint):用於調用外部 API 獲取即時數據。

推理鏈(Chain of Thought, CoT)

透過在 LLM 的 Prompt 中加入引導性的文字(如:「讓我們一步步思考」),來強制模型生成中間推理步驟,提升最終答案的邏輯性和準確性。

實務挑戰與優化建議

1. 性能與延遲

挑戰:多步驟推理會增加延遲。
優化:利用並行處理,讓多個子問題的檢索同時進行,減少總體延遲。

2. 成本控制

挑戰:每次代理的思考和每個子問題的檢索與生成,都會消耗大量的 Token。
優化:精簡 Prompt,只給代理完成任務所需的最小資訊。並對用戶查詢的複雜度進行分級,簡單查詢直接走單步 RAG。

3. 錯誤處理

挑戰:如果某個子問題的檢索失敗或得到錯誤結果,如何避免最終回答出錯?
優化:設計錯誤回退機制。如果子問題檢索失敗,可以通知用戶或嘗試以另一種方式重新檢索,而不是直接給出錯誤答案。

今天的決策清單

  • [ ] 我們的產品是否需要處理複雜、多步驟的查詢?
  • [ ] 是否有能力實作基於代理的推理鏈架構?
  • [ ] 能夠接受因多步驟推理帶來的額外延遲和成本嗎?
  • [ ] 是否有足夠的監控來追蹤每個子問題的執行狀況和錯誤率?

想想看

  1. 除了將問題拆解成子問題,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 LLM 更好地進行多步驟推理?

  2. 如何評估一個多步驟推理 RAG 系統的準確性?單純的準確率 (accuracy) 夠嗎?

  3. 在實際應用中,如何防止智能代理陷入無限循環或生成錯誤的子問題?


上一篇
(RAG 3-2) 企業級安全堡壘:權限控制與數據保護
下一篇
(RAG 3-4) 記憶與對話:打造有溫度的企業AI助理
系列文
30天RAG一點通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