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不是主角,人與工具的互動才是靈魂所在。
從Day 1到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了一段不短的旅程。
從心理建設、架設環境、到建立第一條自動化流程,甚至玩過幾個以「網頁資料獲取」為主題的小工作流。
到目前為止,我們其實已經摸清了 n8n 工作流的骨架:由觸發、資料傳遞、執行 三個階段環環相扣而成。
舉個Day 14的例子:我們用外部的 MCP 客戶端觸發 n8n 工作流,傳入資料,再觸發下一條工作流,最後把結果寫進 Notion。這一連串流程,就像把資料一路從門口送進來,再包裝後送出門。
為了更清楚理解 n8n,我們可以從「節點(Node)」的分類來看整個系統的邏輯。
n8n 的節點分為四大類:
前兩者是與外部 App 連結的節點;第三類是 n8n 的核心工具;第四類是專為 AI 而設計、需要多節點協作的節點。
這類節點是當外部APP發生某件事時,就觸發 n8n 的工作流。
目前我們還沒使用過這類(APP)Trigger 節點,我們用過的 「Manual Trigger」、「Chat Trigger」、「MCP Server Trigger」 等節點,其實是屬於 Core Nodes,但也能做到「被觸發」的效果。
💡 小知識:
若某個 App 沒有專屬 Trigger Node,只要它支援 Webhook 或 MCP Client,一樣可以用 Core Nodes 裡的工具來獲取資料觸發工作流。
這類節點是n8n 執行外部 App 的指令。
像我們 Day 13、Day 14 用的 Notion 節點,就是這類 Action Node。
另外我們也曾使用 HTTP Request 和 MCP Client 節點來呼叫 Jina AI,雖然它們屬於 Core Nodes,但功能與 Action Nodes 相似。
💡 小知識:
若某 App 沒有專屬 Action Node,只要它提供 API 或 MCP Server,一樣可以用 Core Nodes 裡的工具呼叫它的服務。
這是 n8n 內建的核心節點群,像是:
未來我們會用到更多 Core Nodes 來做資料流的加工處理,這才是 n8n 能力的精華所在。
Cluster Nodes 是專門為 AI 設計的節點群,因為 AI 任務通常需要多種工具搭配使用。
它們分成兩類:
這類節點讓我們能打造具備記憶、推理、資料抓取等能力的 AI Agent。
理解節點分類後,我們也能回顧一下前面實作的經驗。
用表格整理會更清楚:
使用方式 | 技術門檻 | 能力上限 | 成本 | 成果穩定度 |
---|---|---|---|---|
不使用第三方工具 | 高 | 有限 | 低(只花自己時間) | 高(自己掌控流程) |
使用非 AI 第三方工具 | 中 | 中等 | 中(API 服務費) | 中(看 API 穩定度) |
使用 AI 工具 | 低 | 很高 | 高(LLM 費用) | 低(結果不可控) |
就像經營一家公司:
n8n 雖然是一款「自動化流程工具」,但它絕不是冷冰冰的工廠生產線,它更像是個創作坊,你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導入外部工具、要不要加上 AI,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智慧工作團隊」。
目前為止,我們的練習大多以「網頁資料抓取與解析」為主,介紹了各種觸發與執行節點,也比較了是否使用第三方工具、AI 工具的優缺點。
但光靠「觸發→執行」其實還看不太出 n8n 的強大之處,真正的魔法在於「資料流處理與串接」,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進入的新篇章。
n8n 官方提供了一份線上文字課程(課程連結),分為兩個等級(Level 1 / Level 2),並有認證制度:
目前我們已經涵蓋了 Level 1 超過一半以上的內容,甚至在 AI 部分超前許多。
📌 建議你現在就嘗試挑戰 Level 1 認證,
複習之前內容的同時,也能補足許多我們沒細講的小技巧。
我建立了一個行銷技術交流群,專注討論 SEO、行銷自動化等主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交流。
掃QR Code 或點擊圖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