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去年參加鐵人賽的量化數據、頒獎典禮以及今年對我自己的期望
漣漪與回饋是證實我的想法的最好依據
去年是我第一次參賽,當時選題是利用微軟的 Power Automate 為命題,提供我常用、常見、常發生的錯誤寫成一篇篇文章。為了避免在最後一天趕不上,我大約在8/22開始存稿,存了大約7篇才開始參賽(雖然中途還是不小心忘了連更而中斷,所幸第二次參賽都有好好完成)
我的成果
觀看數是我最訝異的地方,這代表我的命題是打中特定族群的,這使他們可能留下來觀看所有系列文章,也可能針對特定主題反覆研究;訂閱數雖然不多,但是持續至今還有人訂閱追蹤,這也成為我今年繼續參加的養分!
其中有兩篇文章破千甚至幾近單篇 2,000 瀏覽,分別是:「將 Forms 寫在 Teams,並且用關鍵字呼叫?Adaptive Card 應用 -1」、「API 探索之旅:如何通過 Microsoft Graph Explorer 獲取重要資訊」。個人解讀是,代表讀者可能是直接透過瀏覽器找到,若真為如此,代表讀者是真的在他的工作、學習領域真正遇到相近的問題,這兩篇也是較技術性、底層知識的文章。
去年我使用 ChatGPT 使用我的素材整理摘要、潤飾文章,這是去年使用生成式 AI 之處,今年我會嘗試持續使用 ChatGPT,但同時會搭配 Cursor 協助我 Vibe Coding,擴大利用生成式 AI 的比例,期望能在開發過程得到更多AI 之力,也期望能分享給沒有任何程式語言背景的人知道,靠自己也能做到很多很多事情
著重在如果把需求整理好 → PRD,搭配 AI 工具實現出來,一般上班族也能跟著我完成他的工作
去年參加頒獎典禮,其中一位得獎者的發言 — 海獺大師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他是這麼說的:「願我的文章能成為有品質的繁中素材。」,在現在生成式 AI 會爬取許多文章資料的時代,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生成式 AI 的用詞就是差那麼一點台灣氣口,持續產出有品質的繁中文章,然後讓生成式 AI 爬取到,成為來源之一。(說到這裡,我也曾經看到自己的鐵人賽文章出現在 ChatGPT 的文章來源,被引用文章的感覺,真的很爽 XD)
今年我也參加了 GenAI 年會,看到了厲害的 PeggyLo,一位麻瓜運用身邊資源建構出 AI 工具,幫工作任務變得更省時、也看到海馬是如何搭配 GAI 把網站、App 建立起來。
下一篇我將與各位分享我在工作上,與一般上班族討論之所得所想,以及應該做到什麼事情來協助同仁做到自己歸納需求自己開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