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道德經》閱讀挑戰的第 3 天。昨晚花了 15 分鐘,透過 ctext.org 與 YouTube 朗讀(普通話版)讀了第 2、3 章。這兩章談的是生活的平衡與自然,像程式碼邏輯:簡單卻精妙。
老子說的「無為」,不是否定努力或善行,而是不強加標準,不刻意塑造。順其自然,善行才能自發流露。
通行版 第 2-3 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帛書版 第四十六章 觀徼 / 第四十七章 安民 **:
天下皆知美 爲美惡已 皆知善 訾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 難易之相成也 長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聲之相和也 先後之相隨 恆也
是以聖人居無爲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 作而弗始也 爲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 弗爲而已 則無不治矣
第 2 章:天下知道「美」,「醜」就出現;知道「善」,「不善」也隨之而生。美與醜、善與惡、有與無,都是相對依存的。聖人順應自然,不強加教條,以身教而非口教,不居功自傲,才能真正長久。
第 3 章:不推崇賢能,就沒有人爭名;不貴重稀有之物,就沒人為之偷盜;不炫耀欲望,就不會讓人心亂。聖人治理的方法是:讓百姓心單純、需求滿足、身體強健,不被欲望驅使,自然天下太平。
反內卷的提醒
第 2 章說「美醜相生」──一旦訂下標準,美就成為壓力,醜就隨之而來。這像職場裡強推「加班文化」:誰加班就是「美」,不加班就是「醜」,結果大家爭相討好,內卷無限循環。
簡單領導的智慧
第 3 章提到「無為治理」,我聯想到團隊管理:與其不斷激勵競爭,不如滿足基本需求,讓大家專注本職。這樣反而效率更高。
程式開發的啟發
開發時若執著於「完美大而全的程式」(追「美」),常讓架構變複雜(生「醜」)。反而專注小巧核心,結果更好。
生活裡的體會
我在歐洲旅行時,常見商店 7 點準時關門。老闆們專注生活,不與人比較,日子反而更自在。
這讓我體會到:別追「最好」,簡單做,答案往往自然浮現。
第 2、3 章像是在提醒我:少一點比較與競爭,順應自然,內卷就會少,心也更安定。
明天將閱讀第 4、5 章,探索「道」的更多面貌。
你對「美惡相生」或「無為」有什麼體會呢?期待聽到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