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的江湖中,要存取和操作數據,你需要稱手的兵器。其中最經典、流傳最廣的,莫過於 SQL (結構化查詢語言)。然而,隨著大數據和 AI 應用的興起,另一派截然不同的兵器 — NoSQL (非僅 SQL) 也應運而生。
這兩者並非孰優孰劣,而是為了應對不同的戰場而設計。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兩大主流資料庫類型的設計哲學,以及它們背後的理論基礎:ACID 與 CAP 定理。
特性 | SQL (關聯式資料庫) | NoSQL (非關聯式資料庫) |
---|---|---|
代表 | MySQL, PostgreSQL, SQL Server | MongoDB, Redis, Cassandra |
資料結構 | 表格 (Table),結構固定 | 多樣 (文件、鍵值、圖形),結構彈性 |
核心優勢 | 資料一致性、完整性 | 高擴展性、高效能、彈性 |
擴展方式 | 垂直擴展 (加大單機伺服器) | 水平擴展 (增加更多伺服器) |
設計哲學 | ACID | CAP / BASE |
AI 應用 | 儲存需要強一致性的交易資料 | 儲存使用者日誌、IoT 數據、社交關係圖 |
要理解兩者的差異,就必須了解其背後的理論基礎。
1. ACID - SQL 資料庫的穩定基石
ACID 是確保交易 (Transaction) 可靠性的四大原則,對於金融、電商等不容許任何錯誤的系統至關重要。
2. CAP 定理 - NoSQL 資料庫的權衡之道
CAP 定理指出,在一個分散式系統中(NoSQL 資料庫通常是分散式的),最多只能同時滿足以下三項中的兩項:
由於在現代網路環境中,網路分區是不可避免的 (P 必須滿足),因此 NoSQL 資料庫的設計者必須在 一致性 (C) 和 可用性 (A) 之間做出取捨。
那麼,開發一個 AI 應用時該如何選擇?
SQL 與 NoSQL 並非敵人,而是相輔相成的夥伴。理解它們背後的 ACID 與 CAP 原則,能幫助我們在面對不同的 AI 應用場景時,選擇最稱手的兵器,打造出既穩定又高效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