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AI & Data

AI 江湖本無路,有了 Data 便有了路系列 第 6

Day 06: 從數據到洞見:商業智慧 (BI) 不只是拉圖表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數據的羅盤

我們已經有了數據,也學會了如何儲存和操作它。但光有數據還不夠,我們需要一個「羅盤」,幫助我們在數據的海洋中指引方向,將數據轉化為能夠指導商業決策的洞見。這個羅盤,就是商業智慧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很多人對 BI 的印象停留在「用 Tableau 或 Power BI 拉一些酷炫的圖表」。但這只是 BI 的表象,其真正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從數據整合、分析到決策支援的系統化方法。


BI 不只是儀表板

一個成熟的 BI 系統,遠不止我們看到的儀表板 (Dashboard),它背後至少包含了:

  1. 數據整合 (ETL/ELT): 從多個來源(如:銷售資料庫、CRM 系統、行銷工具)抽取資料,經過清理、轉換,再載入到資料倉儲中。
  2. 資料建模 (Data Modeling): 在資料倉儲中,將數據組織成易於分析的結構。最經典的模型就是「星狀結構 (Star Schema)」。
  3. 分析與視覺化: 透過 BI 工具,讓使用者可以對模型化的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 (OLAP),並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
  4. 決策支援: 最終的目標是讓管理者能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資料建模的核心:星狀結構 (Star Schema)

為了讓分析更有效率,我們不會直接去查詢複雜的原始交易資料表。相反地,我們會建立一個專為分析設計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星狀結構 (Star Schema)。

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 事實表 (Fact Table): 位於中心,儲存你要分析的「數值」或「度量」。例如,銷售金額銷售數量。這張表通常非常龐大。
  • 維度表 (Dimension Table): 圍繞在事實表周圍,提供分析的「視角」或「維度」。例如,時間維度表 (年、季、月)、產品維度表 (品類、品牌)、地區維度表 (國家、城市)。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6/201124235lajMYx5Gs.png

有了這樣的結構,分析師就可以輕易地提出問題,例如:「今年第二季,在台北市,A 品牌的銷售總額是多少?」BI 工具會自動將事實表與各個維度表關聯起來,快速給出答案。


BI 與 AI 的關係:監控與啟發

在 AI 時代,BI 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它不僅是用來分析過去,更是監控 AI 系統表現、啟發新 AI 專案的關鍵。

  • 監控 AI 表現: 一個推薦系統上線後,我們需要透過 BI 儀表板來監控它的點擊率、轉換率是否符合預期。如果發現某個產品類別的推薦效果突然變差(稱為「模型漂移 Model Drift」),分析師就能及早發現並通知資料科學家介入處理。
  • 啟發新假設: 分析師在 BI 報表中可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雨天,購買雨傘的顧客,同時購買巧克力的比例異常地高。」這個洞見,就能成為資料科學家建立下一個「關聯商品推薦」AI 模型的新假設。

結論

BI 不僅僅是製作漂亮的圖表,它是一套將數據轉化為商業洞見的嚴謹流程。它是連接數據與決策的橋樑,也是在 AI 時代中,確保 AI 應用能落地、能被監控、能持續優化的重要羅盤。


上一篇
Day 05: 駕馭數據的雙輪:SQL 與 NoSQL 的選擇題
系列文
AI 江湖本無路,有了 Data 便有了路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