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開始我的數位遊牧生活時,我興沖沖地到處在咖啡店打卡,享受著不用進辦公室的自由。但很快,我就發現沒有辦公室也有一些麻煩。
咖啡店基本上不是為了工作設計的,即使有WiFi或插座,桌子也有時會太小、太高或太矮,椅子有時候不好坐,光線可能夠亮,溫度可能太熱或太冷。
如果在辦公室,同事們可以互相抱怨或是找窗口反應,但遊牧者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為了確保工作的效率,有時候即使已經點了貴貴的飲料,還是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轉移陣地。
我體會到,「隨處都可以辦公」並不是真的隨時隨地,而是我們被賦予了打造適合工作環境的最大自由,也要全然地承擔起這個重責大任。
我也開始蒐集網友們分享的數位遊牧咖啡店,一間間進行嘗試。
我也將嘗試後的心得跟阿緋討論,請它從我最喜歡跟最討厭的店家歸納出我的需要,從中我發現,我喜歡的環境要有大大的桌面,店家有足夠的空間能稍微走動。音樂不要太吵雜,重點是,要有一間很乾淨的廁所。
台北捷運小南門的一間咖啡店,就是我的愛店之一。他有一張可以併桌的大桌子,還有一面書牆,伴隨著精品咖啡香,就能讓我很快投入在工作之中。
行天宮站的未來咖啡,則是意外的寶藏店。這是更生少年基金會經營的公益咖啡店。除了部分座位有插座與Wifi,餐點還均衡美味,空間寬敞整潔,中午後人也不多。工作之餘還能同時做公益,真的非常推薦數位工作者前往。
*生成式 AI × 自由工作術:我的 30 日數位游牧挑戰 的挑戰之一就是全部人腦撰寫,不使用AI進行各種潤稿。並且將生成式AI以「阿扉」代稱,他可以是ChatGPT、Gemini或任何生成式AI模型,但重點將放在AI作為一個數位工作陪伴者的角色,所以他有一個人性化的名字。阿扉,象徵著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一曲中的窗扉,透過生成式AI,讓我們看到五彩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