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金剛經》第五、六品,裡面出現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提醒我們,外在的一切形式與表象都不是真實本質,若能超越「相」,才真正見到如來。
另一個重點是佛陀用「筏喻」來比喻佛法──佛法就像一條渡河的筏子,可以幫助我們從此岸到彼岸,但到了目的地後,筏子也該放下。如果連佛法本身都執著不放,就像背著筏子走路,反而成為新的負擔。
這兩品的智慧,不僅提醒我們不要執著於外表,更要懂得在適當時候放下,才是真正的自在。
第 5 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 6 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問:你認為,可以用這個佛的身體的相貌來見到如來嗎??
須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能用身體的相貌來見到如來,因為如來所說的身體相貌,並非真正的身體相貌,而是法相,無法用肉眼看到的。」
佛說:一切有形的相都是虛妄,因為他們都會毀壞變化,如果能看見諸相非真「非相」,才算真正見到如來。
須菩提問:這樣深奧的道理,會有人真的相信嗎?
佛回答:會有的!即使在佛滅後的時代,仍然有人能在聽到這些章句時,生起「淨信」(不執著相的信心)。
這些人過去在無量佛前早已種下深厚善根,能因此得到無量福德。
重點是:他們已經超越「我、人、眾生、壽者」的執著,甚至不會執著「法」或「非法」。
佛以「筏喻」作比喻:佛法像是一隻筏子,幫助我們渡河,到了彼岸,就應該放下,連佛法也是,到了彼岸就不執著佛法。
這兩品教我看透表象、放下執著,像 debug 找到程式真相!以下是我的體會:
不執表象,放下工具,心更自由!
讀到這裡,我感覺佛陀不只是要我們看透「外表」,還要提醒我們「不要把佛法本身當成終點」。就像軟體開發中的工具,工具只是手段,目的是完成任務;若把工具本身當成最重要,就會失去本意。佛法是一支渡河的筏,能帶我們到彼岸,但到了之後,應該輕輕放下,讓心更自由。
明天繼續閱讀第七、第八品,看看佛陀如何更進一步談「福德」與「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