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生成式 AI

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系列 第 4

[04] 把需求寫清楚的第一步 - 一個給上班族的輕量指南

  • 分享至 

  • xImage
  •  

前言


上一篇跟各位很粗略分享了 PRD 的概念,本篇與大家說明在這次鐵人賽,我們會應用 PRD 概念做到什麼階段以及所扮演角色

內文


如同上一篇提到的,PRD 是一個幫助公司開發產品時需要的規格書。但我們只希望取 PRD 具有「確立產品規格」的屬性,讓需求可以以文字、有明確統整歸納的邏輯整理出來,因此在這邊,PRD 會稍微簡化成比較平易近人的版本。

具體會是什麼樣子呢?首先,我們不需要讓 PRD 變得像是產品規劃、驗證商業模式的這種規模,而是做到:使用者需求整理、主要使用角色盤點、流程分解、工具對應、驗收標準。

  1. 使用者需求整理:需求百百種,但是要能解釋清楚、說出來,我們得依賴前人的智慧,協助我們把需求講清楚,PRD 的用途之一正是如此。
  2. 主要使用角色盤點:在該需求之下,有哪些主要角色與需求相關?這個問題將能協助梳理需求,並且在盤點角色後,進行下一步 — 流程分解
  3. 流程分解:得到使用角色之後,流程梳理可以讓每個重要情境都被好好涵蓋,避免有重要資訊缺漏
  4. 工具對應:此指開發框架、技術選型。這個會比較需要具有軟體開發背景,但這部分我們依然可以請求生成式 AI 協助我們盡力做到
  5. 驗收標準:要如何確認產出的工具能派上用場?這時候驗收標準就會是重要參考。

PRD 架構

1. 使用者需求整理

(需求要能講清楚、拆解痛點與期望)

  • 痛點與期望
    • 現行方式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 最想改善的步驟是什麼?
    • 如果有自動化工具,你希望它能做到哪些事?(排班、通知、統計…)
    • 有沒有擔心自動化會帶來什麼問題?(靈活性不足、需要學新系統)
  • 需求範圍與限制條件
  • 排班邏輯 / 規則

2. 主要使用角色盤點

(在需求下有哪些角色會被影響?)

  • 背景與現況
    • 角色定位(例如:排班負責人、小蛋、同事、主管)

3. 流程分解

(盤點角色後,把工作情境梳理成流程)

  • 背景與現況
    • 現行流程
  • 溝通與確認流程(例如:目前如何確認班表?由誰審核?怎麼通知?)

4. 工具對應

(資料、系統、開發框架的考量)

  • 資料與系統
    • 是否有現成的資料庫?
    • 資料存放在哪裡?
    • 是否需要跟其他系統整合?

5. 驗收標準

(如何確認工具好用?)

  • 時間與成本(例如:是否能縮短排班時間?人力成本是否降低?)
  • 工具是否能符合規則並正確輸出?
  • 使用者是否能輕鬆上手?

上一篇
[03] 為什麼著重在需求聚焦及其重要性
系列文
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