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拉住 AI 這匹良駒韁繩的,需要先懂一些術語,才能更懂得「如何與 AI 合作」。今天,我們把鏡頭從模型本身,移到一台正在上路的車:整合了引擎(模型)的車身 (Agent),及如何握好方向盤與油門 (Prompt)。這些將決定了行車體驗好不好。😄
💡 懂術語,才握得住方向盤。
昨天我們說 AI 是一匹待馴服的良駒。有人問:「AI 真的能被馴服?」更貼切的說法是:當我們理解她的特性、建立互動默契後,它會變成可靠的夥伴。
以我撰寫這系列文章為例:第一天我幾乎是靠自己從頭到尾,AI 只在局部補資料;但到今天,AI 已能幫我做資料歸納、語句潤飾、甚至挑毛病。差別不在於 AI 變聰明,而是我們彼此的「合作方式」變更成熟。
補充一個基礎術語:昨天反覆提到的「模型」,正規名稱是 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語言模型)。
💡 先馴服,再加速。
💡 模型是引擎,默契是油門。
我畫了一張圖用來說明 AI 核心元件間的彼此關係:
💡 工具很多,關鍵在於你怎麼用。
起初,我對「AI 代理程式」這名詞,很不清晰,因為接觸到很多簡體 Youtube 影片,都把 AI Agent 稱為 「AI 智能體」,而這些 AI 智能體往往只是 自訂提示;所以之前,我對 AI Agent 認識過於狹隘。
直到動手寫這系列,我才比較確定:Agent 是把模型、工具、記憶、規則、外部資源「整合起來」的人機介面與執行環境;它能依據你的任務,選擇用什麼工具、怎麼呼叫模型、如何把模型吐回來的東西再加工成最終的結果。
💡 模型給力,Agent 給結果
雖然 ChatGPT 是一個網頁,但它其實是很完整的 AI 代理程式 Agent:
💡 AI Agent 整合模型、工具、記憶、規則,讓 AI 落地給我們使用。
以常見的 AI Agent 來看,可以粗分為六個區塊:
系統提示(System Prompt/Instructions):
樣子像「提示詞」,主要是規範 AI 代理程式的主要功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都常是寫死在 AI 代理程式裡面,但也有 AI 代理程式允許微調。它會規範 Agent 的角色與邊界,例如:不提供違規內容、回答要有步驟、語氣保持專業...。
RAG(檢索增強生成):
想像行李箱空間有限,得先把重點摺好再上車。LLM 大語言模型輸出入的 context window 有容量限制,RAG 負責「找資料 → 摘要/切塊 → 放進模型上下文」,讓模型在有限空間內看懂最多有效資訊。
工具程式(Tools/Functions):
早期 AI Agent 幾乎沒外掛;現在常見的有檔案讀寫、網頁瀏覽、資料庫查詢、程式執行。方便,但也要注意安全:權限最小化、審計留痕、敏感資料脫敏,是中小企業導入時的三大原則。
💡 會串工具的 Agent,才撐得起場景。
記憶(Memory):我們跟 AI 聊天,通常是這次的討論串,AI 會記得我們跟他再聊什麼,會有上下呼應的效果。但若是關掉重新再開,就是一個新的討論串 (thread) ,這時候 AI 就像記憶消失。
自訂指令/提示(Custom Commands/Prompts):方便我們操作 AI Agent、或是讓 AI 化身為另外一個樣子的 AI Agent。
擴充能力(Extensions)
包含各式插件與第三方整合:比如可以串接公司內部系統:把 工單系統、NAS、日曆串上去。注意:別什麼都開,要注意安全性。
💡 這些先大概知道即可。
步驟很簡單:
App 與同步:
新手技巧:可以先把原本要 Google 的東西丟給 ChatGPT,如果發現她給的內容太舊、或有問題,可以告訴他:「這好像不是最新的,您再找找」
提示詞,是我們讓 AI 幫我們工作的重要溝通媒介。社群上被引喻為 方向盤、油門,有就是說實際操控 AI 的地方。
💡 Prompt 清楚,結果就會清楚。
提示詞 寫得好不好,就攸關 AI 是否如我們期望的表現,所以有專門的「提示詞工程」的學科、專書...等等,很認真的在研究 提示詞。也有人會認真的收集「提示詞」,比如如何讓 AI 畫出自己的公仔的提示詞...等,網路上也有專門收集跟分享的平台。
💡 不要猜 AI;請指揮它。
台灣也有很多 AI 老師上課時,會提供一些很實用的 AI 提示詞。「提示詞」簡單講,就是好好的講人話,因為 AI 已經非常瞭解人如何說話。
好吧,這幾天大家文字看很多了,我們就來實際練習吧,請先打開 ChatGPT.com 網站。跟著輸入下面這些提示詞,感受一下:
先練習跟 AI 對話
💡 從一句話開始,把默契疊起來。
應用在 IT 日常
把 AI 當成小老師
💡 用 AI 省時間,把時間花在更值得的事。
Google 有一份入門文件 《Prompting guide 101》,裡面把「如何寫出好的提示詞(Prompt)」整理得非常清楚,對新手來說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以下是簡單摘要:
字數長度:
好的提示詞要素:PTCF 框架
延伸資源:
實務心得:
今天我們探討了 AI 代理程式 Agent、提示詞( Prompt )。也進一步認識了 AI 代理程式的結構。
ChatGPT、Claude、Gemini 這些看似單純的對話介面,其實背後有著不簡單、而且完整的機制。
提示詞的部分,Google 《Prompting Guide 101》 的 PTCF 框架:Persona、Task、Context、Format 非常實用。這四個要素,就像是寫好「駕駛指令」,能讓 AI 更清楚地執行任務。
昨天是「認識良駒」,今天是「學會牽馬上路」。今天不知不覺又寫了超多的內容,原本只打算分 (上)(下) 兩篇寫完的,現在變成了 (上)(中)(下),明天繼續吧...,這兩天寫作的確寫得滿累的,明天我應該可以輕鬆一點了...
激發 AI 的潛力,在於我們如何與它合作、如何駕馭。筆者先幫大家整理一下最基本的知識、術語、概念,您要要多花點心思在提示詞上,您會發現 AI 回應的品質會逐步提升,默契也會愈來愈好。加油!
💡 變 AI 專家之前,先成為清楚的提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