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只是在尋找培訓 IT 工程師的教材,卻是意外的完成這一系列文章,養出一頭牛,有點意外,卻也非常開心!
今天是練成鐵人的最後一篇,來談談: (1) 文章選題、 (2) A+ 之後的升級路線圖、 (3) A+ 到 AI 的持續學習、及 (4) 寫文章的心得
筆者 IT 職涯的前期主要服務中大型企業,公司同仁的培訓也以參加 MCSE 訓練為基礎;後期專注在中小企業,也曾以 Windows Server 2008 的 MCTS/MCITP 為訓練的教材。
七八前年就一直找不到新的合適的培訓教材,直到前兩年關注到 CompTIA A+ ,但苦等沒有中文書籍。
最近一年想要自己整理,但卻一直拖延,終於報名了 iThome 鐵人賽,一天逼自己寫一篇,想不到已經來到第 30 篇,文字量也超過了 11 萬字。
選題過程耽擱不少時間,原本想完全以 CompTIA A+ 為藍圖,看了 CompTIA A+ 英文教材,超級厚的兩本,覺得這個挑戰太大。
目前每日文章的選題,是以筆者觀察 中小企業切身需要 並合併 CompTIA A+ 部分子集,這樣的內容既適合 中小企業使用,也可進一步再研習 A+ 完整教材,取得 A+ 證照。
交集的部分,Day29 已有說明。
不在本次文章選題範圍內的,大都屬於技術細節、進階議題,一則是篇幅與時間限制,寫不了那麼多,以及在台灣,容易從 硬體廠商、或委外廠商取得協助的內容。
企業協同、共享資源、檔案治理、郵件事務 這四個主題也是 A+ 的內容,只是筆者把這些寫得更完整一些。LOB 商用軟體雖不在 A+ 範圍內,但卻是台灣中小企業常見的主題。摘要如下:
文章 | 內容摘要 |
---|---|
Day17 | 企業的溝通與協作工具:探討企業內部溝通與協作工具的選擇與應用,涵蓋即時通訊、視訊會議、檔案協作等面向。比較不同工具的特性與適用情境,包括 Microsoft Teams、Google Workspace 等主流平台。幫助企業建立數位協作環境,提升團隊工作效率與溝通品質。 |
Day19 | 資訊不再孤島:企業 IT 的共享資源實戰:探討企業 IT 環境中共享資源的規劃與管理,包括檔案伺服器、印表機、網路資源等共享服務。說明如何建立有效的資源共享架構。介紹不同共享技術的優缺點與適用場景,如 SMB/CIFS、NFS 等協定選擇。提供中小企業共享資源建置的實務指引,包括成本考量、安全性配置、使用者教育等面向,幫助企業打破資訊孤島,建立協作友善的 IT 環境。 |
Day20 | 企業 IT 實務:檔案治理 — 分類、權限、設備一次搞懂:探討企業檔案治理的策略,從檔案分類、權限管理到設備配置的全方位指引。說明檔案分類的原則與方法,包括按部門、專案、機密等級等不同維度的分類策略。介紹權限管理的最佳實務,涵蓋最小權限原則、群組存取控制等概念。探討檔案伺服器與 NAS 設備的選型考量,包括效能、容量、備份、安全性等技術規格。提供企業檔案治理的實施步驟與注意事項,幫助建立有序、安全、高效的檔案管理體系。 |
Day21 | 郵件伺服器選型與管理:從地端到雲端:探討企業電子郵件解決方案的選擇與管理,從傳統地端部署到現代雲端服務的比較。介紹不同郵件伺服器架構的特性,包括 ISP 信箱、自建伺服器、Exchange Server、Microsoft 365、Google Workspace 等選項。分析各方案的成本效益、維運難度、功能特性等關鍵差異。提供郵件系統選型決策表,幫助企業根據規模、需求、預算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涵蓋郵件管理注意事項,如信箱命名、權限控管、備份策略、遷移規劃等實務議題。 |
Day24 | 中小企業 LOB 實戰:商用軟體環境全指南:介紹企業業務線 (LOB) 軟體的環境建置與管理,涵蓋會計、進銷存、ERP 等商用軟體的技術架構。說明 LOB 軟體的關鍵環境參數,包括資料庫類型 (檔案式 vs Client-Server)、版權保護機制、共享資料夾需求等。介紹台灣本土與國際 LOB 軟體供應商的特色與選擇建議,如正航、天心、鼎新等本土廠商,以及 SAP、Microsoft Dynamics 等國際方案。提供 LOB 軟體選型的決策框架,幫助企業根據規模、行業特性、預算考量選擇最適合的商用軟體解決方案。 |
💡 誰叫我們是工程師,工程師幾乎什麼都要能搞定。
本系列文章是以 AI 輔助 IT 的角度,整理了一些 IT 人員必備的 AI 知識,摘要如下:
文章 | 內容摘要 |
---|---|
Day03 | AI 是 IT 職人的新利器:從模型認識 AI 本質:介紹 AI 技術在 IT 工作中的應用基礎,從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基本概念開始,說明 AI 如何從單純的文字生成工具演進為具備推理能力的智慧助手。探討 Agent 代理程式 (俗稱:聊天機器人) 的概念與架構。為 IT 專業人員提供 AI 技術的入門指引,幫助理解 AI 如何成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強大工具。 |
Day04 | 打造高效 AI 助手:Agent、聊天機器人與提示詞的實戰應用:承接 AI 基礎概念,探討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的實務技巧與最佳實務。說明如何設計有效的 AI 提示詞,包括角色設定、任務描述、輸出格式指定等關鍵要素。幫助 IT 人員掌握與 AI 協作的核心技能。 |
Day05 | AI 導入企業前:安全性、擴充性與可靠性攻略:AI 概念系列的最終篇,聚焦於企業級 AI 應用的關鍵考量因素。討論 AI 系統的擴充性設計。分析 AI 應用的安全風險,如資料隱私保護、模型安全、提示注入攻擊防護等。探討 AI 系統的可靠性、幻覺...,瞭解這些才能確保 AI 技術在企業環境中的安全可靠應用。 |
Day15 | AI 在 IT 日常中的應用:AI 搜尋、AI 解題、AI 終端機:聚焦於 AI 技術在 IT 日常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場景,介紹三大核心應用領域。說明 AI 搜尋如何提升技術資料查找效率,包括智慧關鍵字建議、語意搜尋、多源資料整合等功能。探討 AI 解題能力,涵蓋故障診斷、配置建議、最佳實務推薦等應用。介紹 AI 終端機的應用,如自然語言指令轉換、智慧生成腳本。提供實際操作範例與工具推薦,幫助 IT 人員將 AI 無縫整合到日常工作流程中,提升工作效率與問題解決能力。 |
Day18 | AI 輔助 IT 學習:專注於 AI 如何提升 IT 專業人員的學習方式與效率。介紹 AI 個人化學習助手的功能,包括學習路徑規劃等。探討 AI 在技術文件理解、系統配置等方面的應用。介紹 AI 驅動的學習工具與平台。提供 AI 學習工具的選擇建議與使用技巧,幫助 IT 人員建立高效的持續學習體系,在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 |
如果您有心想往 IT 發展,通常會先區分兩條路,一條是寫程式的、一條是系統管理的。寫程式的路徑,需要有厚實的邏輯基礎、加上許多的學科的養成。這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
系統管理路徑,就是我們現在在講的 IT Support 工程師,這條路的發展路徑,網路上有很多,您可以 Google 查一下。就可以得知更為詳細的。
筆者僅初淺的介紹 CompTIA 的發展路徑,如下:
💡 不是因你擅長才去做,而是因你去做了才變擅長。
IT Support 工程師,往往會需要跟 網路工程師、Server 管理員...等一起合作,各司其職、各有專精。
💡 會借力的人,才走得更遠。
在中小企業,往往只有 IT Support 對電腦這些比較熟悉,老闆仰仗他、全公司也仰仗他。AI 就像一股海嘯,這個大浪就要打過來了,此時 IT Support 對於公司來說,「全村的希望」就只能寄望 IT Support 工程師...
AI 會對企業有什麼影響,或許現在很不明瞭、也看不清,那是每個產業、每家企業都不一樣。這種每個產業、每家企業所受影響不一的情況,最容易先觀望、看看別人,但往往現在看都沒動靜,可是一經發現,就像海嘯來了那樣...來不及應變。
💡 先把 A+ 變成底,再讓 AI 當你的外掛。
AI 不僅對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的影響有所不同,對於不同職務的同事,影響也不一樣。所以非常難有一套對大家都很有感覺的課程、說法。
筆者只能呼籲:無論如何、每個職務 (尤其坐辦公桌的、更尤其是 知識工作者、設計師...),務必自己親自去使用 AI ,假以時日再加上參加交流、研習,不同職務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 「你此刻在做的事,可能是你人生的重大突破。」 --黃仁勳
AI 需要駕馭,也不是能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訓練課程、尤其是 for 中小企業,有點像 推廣群組軟體那種感覺,大公司包班開課,大家學習的很開心,小公司講了,聽完也大家沒太大反應。反映冷熱差異很大。
AI 需要駕馭,要有人引導、要去親自感受,感受 AI 可以幫助公司什麼?幫助自己的工作幫到什麼樣?建議您:可以試的、可以用的,可以多加嘗試。
IT 工程師需要持續學習、A+ 也要求持續學習;面對 AI,則是要不斷嘗試、不斷測試。
💡 養牛成功:我的 A+ × AI 分享心路歷程
每天一篇文章,的確頗有壓力,也算是辛苦,從前一篇寫完就開始構思下一篇的內容,帶著構思入睡、也帶著構思去搭捷運、上班工作,六點下班就開始投入寫作,下午如果沒事就下午開始,邊吃晚餐邊準備,準備工作包括:拍照、畫圖、找資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寫作,大概三四個小時產出三千多字的文章,卻也常在十二點前才壓線交稿。
內容是從我頭腦裡直接出來的,都是長年工作中的經驗,直接出來往往就有邏輯性了,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打成文章;副駕 AI 也有幫忙,有時候越幫越忙,有時候又幫了大忙,駕馭 AI 的路上,我還在學習 (跌撞的過程,又可寫很多篇文章) ,目前是舉凡名詞解釋、案例與資料整理、金句發想...這些 AI 擅長的,就是 AI 幫忙產、我再修過,也有眼花漏了修的。(老人家嘛、眼花了,請包涵...)
自認為好的:就是內容很實用、也很扎實,原本是打算做為內訓教材的,現在則是無私的在 iThome 鐵人賽平台貢獻出來,真心希望能幫助中小企業的 IT 人員。
也有一些待改進的,比如:插圖太少、圖上解說不足 (有的少了標註步驟)、文章順序有點跳、也有些說明不夠淺顯、細節不夠細、欠缺一步一步的指引,錯別字好像也很多...。
這些往往是時間的限制所致、還有我的選擇,因為思緒來時、時間不夠時,我想把內容盡量充實、讓文章的骨架盡量扎實,插圖、補說明、順順文章...這可以日後完善之。如果因此造成不好閱讀,也請讀者見諒!非常感謝!
發現閱讀的人還滿多的,就是少有人留言問問題,我已習慣沒人問問題,年輕時教學工作時,學生都說我講的很詳細、所以沒問題問;可是很少人按讚,這個也太殘酷了吧,鼓勵鼓勵我吧,雖然我寫的只是很初階入門的 IT 技術文章,也是需要被鼓勵的。
能夠寫完這系列文章,非常開心,未來如果能夠再完善完善,能夠協助培養出一批 IT Support 工程師,一起幫助台灣中小企業,那將是我的一大榮耀。
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感謝您看到最後,非常感謝!筆者才疏學淺,錯誤難免,尚請不吝指正,非常感謝!後會有期。
(最後再晾一下這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