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Software Development

為妳上線:AI 旅拍服務系列 第 6

Day06 選擇 Bot 開發工具:核心大腦的設計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的重點,是把整個服務裡最關鍵的一塊 —— Bot —— 的技術選型先定下來。
這個 Bot 就像是系統的「核心大腦」,負責透過 WhatsApp 與客戶互動,串起所有的資料、判斷與回應。


資料的存放與追蹤
在「對話紀錄」的設計上,我一開始就想到未來的需求不只是純文字訊息,還可能涉及:

  • 報價草稿
  • 人工審核記錄
  • 多語版本的訊息
    因此直接選擇 MongoDB 來處理會話與狀態。它的結構彈性高,後續要加欄位來追蹤就很方便,不會被固定 Schema 卡住。

快速檢索與 FAQ 回答
為了讓 Bot 能快速回答「大稻埕適合拍什麼?」這類常見問題,我引入了 Pinecone 當向量庫。
搭配embedding模型,就能把地點資訊、常見問題整理成知識庫,讓客戶查詢更即時,不用每次都人工回覆。

後台與 Bot 框架
後台框架:依舊選用 FastAPI,輕量、好用,也能接上後續的 LangChain / LangGraph。
Bot 開發:主力放在 LangChain + LangGraph。其中 LangGraph 可以幫我把 Agent 串起來,整合

  • StyleIntent(風格意圖判斷)
  • LocationSearch(地點搜尋)
  • WeatherForecast(天氣匹配)
  • TransitEstimator(交通估算)
    工具,更重要的是,他能讓流程暫停等待使用者回饋,再接續後續行為,這會讓整體服務更加順暢符合人性。

模型與外部服務
模型:在poc階段,選擇使用 Groq 提供的 Llama 3.3–70B。原因很單純:延遲低、有免費額度,非常適合即時對話場景。
天氣資訊:串接 中央氣象局 OpenData,取得降雨率、溫度預報,讓推薦更貼近實際狀況。
交通時間:使用 Google Maps API MCP 服務,幫客戶算出大眾運輸的方式與時間。

與客戶的互動管道
主要進線通道會放在 WhatsApp Business Cloud API。
考量到國際旅客的使用習慣,WhatsApp 在台灣以外的接受度高得多,比 LINE 更符合我們的服務定位。

初步的需求分析和技術選擇就到這裡。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把這些規劃落實出來,讓 Bot 真正運作起來。


上一篇
Day05 從後台地基開始:工具選用的第一步
系列文
為妳上線:AI 旅拍服務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