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前言


盤點好痛點、期望、角色後,就能接著將工作情境梳理成流程,讓相關角色所影響的流程都能考量到,避免關鍵資訊遺漏,例如每個角色在各個環節所扮演的角色為何?資訊如何流動?哪些環節容易成為瓶頸?

當我們將流程攤開,原本藏匿在流程裡的惡魔就會無所遁形

內文


現況流程是這樣的:

graph TD
  A[排班負責人詢問外場正職、PT 下個月的指定休息日] --> B[排班負責人蒐集資訊] --> C[排班負責人根據每人劃假以及擅長的崗位給予合理工作安排] --> D[<b>外場主管檢視班表給予回饋] 
  
  subgraph 外場主管審核流程
  D --> D1{需要調整?}
  D1 -->|是| M[排班負責人調整班表]
  M --> D
  D1 -->|否| J[排班負責人將班表上傳至 Line 群組]
  end
  
  J --> E[<b>區經理查看班表給予回饋]
  
  subgraph 區經理審核流程
  E --> E1{需要調整?}
  E1 -->|是| L[排班負責人調整班表]
  L --> E
  E1 -->|否| F[排班負責人列印出紙本班表]
  end
  
  F --> G[外場所有人員取得班表] --> I[排班負責人將資訊上傳至打卡系統]

身為排班負責人的水獺,她在許多環節都負責關鍵任務

  • 蒐集人員需求
  • 依照法規、店鋪需要規劃班表
  • 與外場主管、區經理來回調整班表
  • 印製班表並發布

而水獺所待的店舖而言,受到人為因素影響最大的是粗體的「排班負責人調整表」之前的外場主管與區經理,其中又以外場主管為主,外場主管若無法在適當時間內給予修改回饋,往往會成為整個流程的瓶頸,所有作業都會卡在外場主管這個步驟,外場同仁無法快速取得下周班表,而區經理也會頻繁「催稿」。

如果外場主管是水獺無法撼動的瓶頸,可以處理的方式有兩種:資料自動化匯出成制式班表,無須透過 Excel 才能做成制式班表;另一種則是向上管理:事先與外場主管說好一定時間會提供班表,若時間一到他沒有回覆則視為沒有問題,代表可直接上傳班表到 Line 群組,進入流程的下一環節。

除此之外,也可以看到整個排班流程,中間與各個角色關係緊密,每個環境都必須得到來自不同角色的資訊或回饋才能執行下一步。

PRD 節錄 - 第三部分

3. 流程分解

(盤點角色後,把工作情境梳理成流程)

  • 背景與現況
    • 紙本、excel
  • 溝通與確認流程(例如:目前如何確認班表?由誰審核?怎麼通知?)

上一篇
[07] 訪談過程 - 主要使用角色盤點
系列文
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8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