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不在於高喊什麼價值,而在於能不能安靜地活出那個價值。
有一家公司,牆上貼滿了「誠信」「團隊」「創新」的大字標語。
新人進去時,覺得氣氛很熱鬧,每週都有各種團建活動,大家看似充滿激情。
但慢慢發現,員工之間其實競爭激烈,出了問題只想推責任,領導也多半只在做表面功夫。
這就像老子說的:「大道廢,有仁義」,當真正的道不在時,只能靠標語和制度來補。
熱鬧背後,反而更顯得空洞,正如「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另一家公司,環境樸素,沒有多少口號,甚至活動也不多。
一開始,新人覺得這裡太「冷清」,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得到,與前一家公司相比,顯得落寞。
但隨著時間過去,他發現這裡的人不靠標語,而是真心合作、彼此信任。
遇到問題時,大家會主動幫忙,不推卸、不算計。
他漸漸明白,這份「樸素」才是力量的根本。
正如老子所說:「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不隨波逐流,而是守住那滋養萬物的根源。
通行版 第 18-20 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帛書版 第六十二章 四有 / 第六十三章 樸素 / 第六十四章 食母:
故大道廢 安有仁義 知慧出 安有大僞 六親不和 安有孝茲 邦家昏亂 安有正臣
絕知棄辯 民利百倍 絕僞棄慮 民復孝茲 絕巧棄利 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 以爲文未足 故令之有所屬
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絕學無憂
唯與訶 亓相去幾何 美與惡 亓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 亦不可以不畏人
朢呵 亓未央哉
眾人巸巸 若鄉於大牢 而春登臺
我泊焉未兆 若嬰兒未咳 纍呵 似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 我獨遺 我愚人之心也 湷湷呵 鬻人昭昭 我獨呵 鬻人蔡蔡 我獨悶悶呵
忽呵 亓若海 朢呵 亓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 我獨頑以悝 吾欲獨異於人 而貴食母
老子說:
當大道(自然之道)失落時,人們才需要「仁義」來補救;
當聰明智慧興起時,若加上私心私欲,就容易導致謀算和狡詐,大偽隨之而生;
當家庭不和時,才特別強調「孝慈」;
當國家混亂時,才出現所謂的「忠臣」。
真正的治理之道,不在於堆疊聖智仁義,而在於「少欲」「返樸」。
所以老子提出:
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有所歸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回歸最單純、最質樸的本性,欲望越少,心就越清靜。
世人所喜好「唯」與厭惡「阿」的,以及善與惡的區別,相距又有多少呢?
人們所畏懼的,我怎能不畏懼呢?但世人的行為和追求,是如此荒謬而沒有盡頭。
眾人熙熙攘攘,好像在享用盛大的祭祀宴席,好像在春天登高遊樂。
而我卻安靜下來,像還沒有徵兆一樣;像未滿月的嬰兒,還不會笑;
渾渾噩噩,像是沒有歸宿。
世人都覺得自己富足,而我卻像什麼都沒有;
啊,我這顆心,竟像愚笨的人!
眾人光亮明快,我卻顯得昏沉;
眾人敏銳聰察,我卻顯得遲鈍。
我寂然廣闊,好像大海;
我飄蕩不定,好像無止境的風。
眾人都有所依恃,而我卻顯得愚拙鄙陋。
我獨自與眾不同,因為我珍貴那孕養萬物的根源(「食母」= 萬物的母體,道)。
大道廢,有仁義:當自然的「道」不行,人為的道德才被強調。
絕聖棄智:過度的聖智反成大偽,不如回歸單純。
見素抱樸:保有最真實的本性,少私寡欲。
絕學無憂:過多的分別學問,反而帶來焦慮。
貴食母:不迷失在末枝,而回到本源。
這段很有意思,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強調的事物,反而提醒那裡可能缺乏這個事物
為什麼要強調這件事?
是否因為它正好缺乏?
今天的行程裡,有沒有一個環節是為了「看起來好」而不是「真正需要」?
能不能刪掉一件「裝飾性的事」,把時間還給核心?
像是簡化會議流程,或是不用每次都做漂亮的 PPT,而把力氣放在內容本身。
我有沒有用小技巧去規避責任、取巧?
這些小聰明,會不會反而讓我失去信任或長遠的利益?
也許有時用最笨的方式把事情做紮實。
我常掛在嘴邊的信念,會不會正是我做不到的地方?
如果我真的內化了,就不需要宣揚,因為行為本身就是證明。
老子提醒我們:是非、好壞之間,本來沒有那麼絕對。
在生活中,如果太執著於「對/錯」「好/壞」的比較,心就會充滿爭執與焦慮。
不執著於某件事的「對錯」,先放下分別,看看更大的全貌?
老子提醒我們:
他並不是反對仁義、智慧或制度,而是說:當它們被過度凸顯時,就已經失真。
與其強調「應該怎麼樣」,不如回到根本,看看自己是否已經自然地活出來。
「見素抱樸」不只是修行的抽象話語,而是很實際的提醒:
去掉一層裝飾,少一分口號,回到事物的核心。
這樣,生活就會少一分虛假,多一分安穩。
老子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不在於高喊什麼價值,而在於能不能安靜地活出那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