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篇章裡,又遇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名句: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強調不與人計較,反而無人能敵。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提醒世事無常,激烈之事難以長久。
還有現在常說的 「委曲求全」,正是出自「曲則全」的智慧,懂得柔軟與退讓,才能真正保全自己。
這幾句話,都蘊含著柔勝剛、不爭而勝、隨順自然的道理。放在今天,也依舊能給我們許多啟發。
通行版 第 21-23 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帛書版 第六十五章 從道 / 第六十七章 執一 / 第六十八章 同道:
孔德之容 唯道是從 道之物 唯朢唯忽
忽呵望呵 中有象呵 朢呵忽呵 中有物呵 幽呵鳴呵 中有請呵 亓請甚真 亓中有信
自今及古 亓名不去 以順眾父
吾何以知眾父之祭 以此
曲則全 枉則正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
不自視故明 不自見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 故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全者 幾語才 誠全歸之
希言自然
飄風不終朝 暴雨不終日
孰爲此 天地而弗能久 又況於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德者 道亦德之 同於失者 道亦失之
道的本質
大德的表現,完全跟隨著「道」的指引,道的樣子,深奧幽微,若隱若現,看似不可捉摸,但其中自有真實可依。從古至今,它的名字不曾消失,因為它貫通了世世代代。
柔弱的力量
彎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低窪才能匯聚,破舊才能更新,少反而獲益,多卻帶來迷惑。聖人能執持「一」作天下的榜樣:不自視所以能明,不自是所以能彰,不自誇所以能有功,不自矜所以能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自然的法則
大自然給我們啟示:狂風颳不了一整天,大雨下不了一整夜。天地尚且如此,人又怎能違背自然而持久?因此,順道者同於道,順德者同於德,違失者同於失。你與什麼相應,就會得到什麼的回應。
少即是多: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提醒我們,東西太多反而讓人迷失。這就像現代的「斷捨離」與極簡主義:當我們願意放下多餘,只留下真正重要的,反而更容易得到清晰與滿足。
不爭反而無人能爭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當一個人不急著爭強鬥勝,反而沒有人能真正與他爭。這不是退縮,而是一種深層的力量:專注於自身的價值,不必透過比較來證明。讓我想起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一幕。九子奪嫡時,鄔思道勸胤禛不要表現出要爭奪皇位的企圖,雖然大家都知道他不可能沒有野心,但若是流露出來,反而會樹敵。相比之下,專心處理政務、體恤民生,給人看到的是真正的沉穩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