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1
佛心分享-IT 人的工作軟技能

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系列 第 8

第 8 天:聊聊工程師的領導力:不一定要當主管,也能帶領專案

  • 分享至 

  • xImage
  •  

當我們提到「領導力」,腦海中常常浮現的是 PM、Tech Lead 等擁有正式管理權的角色。但真正的領導力,從來不來自於頭銜,而是來自於我們對團隊與專案的影響力。

一位有影響力的工程師,即使沒有管理權,也能用專業、溝通和同理心來引導團隊,讓大家朝著共同目標前進。這份領導力,正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核心。

不只是任務執行者,更是專案的共同創作者

需求通常來自 PM 和產品設計師,但這不代表我們只能扮演「任務執行者」的角色。一位有影響力的工程師,會將自己視為專案的「共同創作者」。

想像一下,PM 帶著一個複雜的新功能需求來找我們,而設計師也提供了精美的設計稿。

  • 任務執行者的思維:我們會直接開始動手寫程式,將所有細節都按要求實現。當遇到技術難題時,我們會尋求幫助或找到一個臨時性的解決方案,只為了完成任務。
  • 共同創作者的思維:我們會暫停一下,並提出關鍵問題:「這個功能想解決什麼核心問題?」「如果我們簡化這個複雜的設計,是否還能達成相同的商業目標?」我們會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評估技術複雜度和維護成本,並提出一個能讓專案更高效、更具擴展性的替代方案。

這份主動性,展現了我們對專案的深度投入。我們不只是個解決技術問題的人,更是個能為專案帶來新視角和新價值的人。

Ownership:領導力最直接的體現

這種共同創作者的思維,其核心就是 Ownership

它指的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不只是對我們分配到的任務負責,更是對整個專案的成敗負責。我們不會說「這不是我的 Bug」,也不會說「這個需求是 PM 定的」。當我們看到任何能讓專案變得更好的機會時,我們都會主動提出解決方案,將其視為自己的責任。

這份 Ownership,正是將我們從一個高效的個人貢獻者,轉變為一個能帶領團隊前進的領導者。

從個人貢獻到團隊賦能

每個工程師的成長,都始於追求個人的卓越。但當我們具備資深思維時,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價值不再只局限於自己的產出,而是體現在我們如何讓整個團隊變得更好。

借鑑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提到的兩個思維「雙贏思維」與「統合綜效」。

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領導力並非零和遊戲,我們不再只關注自己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而是會同時思考這個方案對專案、對團隊成員的影響。

例如,當我們在做技術決策時,我們會選擇一個不僅能解決當前問題,還能讓其他團隊成員更容易維護的方案;當我們進行 Code Review 時,我們的回饋不只是糾錯,更是為了幫助同事寫出更好的程式碼。我們相信,當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時,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統合綜效(Synergize)

我們相信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總和,並能有效整合不同成員的優勢,讓 1+1 > 2。這份能力讓我們能夠:

  • 引導技術討論: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我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主動召集相關同事,協調不同意見,最終共同找出一個比任何個人單獨提出的更優雅的解決方案。
  • 整合不同優勢:我們能辨識團隊中不同成員的長處,並在專案中為他們創造發揮的機會,從而讓整個專案的成果更為出色。

總結

一位有影響力的工程師,會將領導力視為一種責任,而非權力。我們會主動承擔起專案的責任、分享知識、指導 junior engineer,並在關鍵時刻推動技術決策。

這份領導力,沒有正式的頭銜,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它始於每一次主動行為、每一個為團隊著想的決策、以及每一次對他人的賦能。


上一篇
第 7 天: 所有軟實力,都是為了建立團隊的「信用」
下一篇
第 9 天:聊聊軟體生命週期(SDLC):軟體開發不是只有敏捷
系列文
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