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8
0

職位級別越高,工作排程的靈活性可能越低

職級的提升,往往伴隨著更高的責任和對結果的直接影響。對於資深工程師或工程經理來說,可能不太能像 junior 那樣,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安排工作。

職級越高,協作的複雜度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主動管理時間,而非被動接受。

一旦你的職責涉及領導多個團隊協作,你的行事曆就會被強制性的會議所填滿。你需要配合產品經理、設計師或合作夥伴,這大幅壓縮了個人時間的彈性。

資深職位通常是技術決策的最終把關者,當 production 發生問題時,就必須隨時待命,彈性時間在救火時幾乎不存在。

利用時間追求個人成長

Google 早期鼓勵的 20% 自由時間文化,曾讓 David Singleton 這樣的主管能利用非工作時間進行個人工程專案(如開發 Google Translate 的 iPhone 版本),滿足了管理和技術實作的雙重渴望。

尋找技術的滿足感

對於今天的工程師來說,20% 自由時間的文化雖然在許多公司已不復存在,但它背後的精神——將部分精力投入到自我驅動的、有意義的專案中,是保持激情的關鍵。

  • 內部貢獻: 尋找或創造對團隊或公司 infra 有巨大正面影響,但目前沒有專門人手處理的「痛點」專案。這不僅滿足了工程師解決複雜問題的技術渴望,同時也是在組織內建立影響力、證明價值的絕佳途徑。
  • 技術債務管理: 將固定的時間(例如 5%)用於優化 codebase、提升測試覆蓋率或研究新工具。這種有規律的「主動優化」,能有效減輕長期工作中的摩擦感和挫折感,從而提升日間工作效率。

高強度工作是常態的應對策略

具備 Amazon 和 Meta 經驗的 Senior Manager Stefan Mai 提到,在他任職於 Amazon 期間,工作 50 到 60 小時是家常便飯,甚至經歷過長達六到八個月的「死亡行軍」(death march)。在高抱負的大型科技公司中,努力工作是常見的。

劃定戰場與建立邊界

工程師必須明白,並非所有時間都能維持「死亡行軍」的強度。持續的高壓工作會導致認知疲勞和錯誤率上升。

使用「深度工作」的時間區塊,強制性地將行事曆標記為「專注」,並關閉所有通知。向你的主管與團隊溝通,除非是 production 發生問題,否則不要打斷這段時間。

如果會議真的太多時,積極推動團隊採用「無會議週三」或類似的機制,共同為團隊成員爭取更多連續的、可支配的專注時間。

也可以如同第一段所說的「持續尋找技術的滿足感」,身為工程師,研究或寫自己想寫的程式時多半是開心的,所以盡可能在忙碌的工作之後,找時間幫自己充電。

利用休假應對倦怠

如果考慮離職是因為倦怠或筋疲力盡,可以考慮與公司協商帶薪或無薪休假幾個月,以進行自我調整。休了六個月或更長時間的人,通常感覺自己獲得了重生。

對於資深工程師來說,休假最大的障礙是「我離開後系統會崩潰嗎?」

  • 「巴士係數」(Bus Factor)測試: 在休假前,刻意將自己從關鍵系統的 on-call 中移除,並將知識與重要的 Context 徹底記錄並移交給至少兩位同事。休假應該成為一個檢測團隊健康度的壓力測試。
  • 利用休假進行「軟技能」投資: 休假期間,除了休息,可以投入精力去學習與工程不直接相關的技能,例如寫作、公共演講、或財務規劃。這些活動將啟動大腦中不同的區域,提供更全面的休息與成長。

規律運動的重要性:不只是休息,更是思維優化

David Singleton 指出,運動是一個貫穿他職業生涯、產生巨大影響的習慣。他發現每當他在工作中感到沮喪或不快樂時,通常都是因為他忘記運動了。

對於依靠複雜邏輯和高度專注力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運動絕非「奢侈品」,而是維持思維清晰度的必要投資

將運動時間視為一天中用來解決技術難題的最佳時機。許多工程師都發現,在長跑、游泳或重訓時,那些在電腦前糾結數小時的 Bug 或設計難題,會突然清晰地迎刃而解。將體能活動與不受干擾的思考結合起來。

當寫程式陷入撞牆期時,比起喝咖啡,一個 15 分鐘的散步更能有效重置大腦。這是一種比純粹休息更高效的認知重新啟動

總結

對工程師而言,Work-Life Balance 不再是被動的平衡,而是一種主動的「時間工程」與「精力管理」。

需要像優化程式碼一樣,優化你的時間表和精力分配,確保在高強度的職業生涯中,你的身心能夠持續運行並不斷迭代升級。

Reference


上一篇
第 27 天:「冒牌者症候群」與「達克效應」是成長的訊號
下一篇
第 29 天:工程師職涯中的六大核心挑戰
系列文
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