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9
0

那天晚上七點,阿偉走進咖啡廳的時候,整個人像剛從深海裡浮上來一樣。

他直接癱坐在椅子上,連飲料都懶得點,就這樣把臉埋在雙手裡。

「你知道嗎…」他的聲音從手掌縫裡傳出來,悶悶的,「上禮拜老楊跟我說,我最近在會議上的報告進步很多。他說我越來越懂得把那些技術細節,給轉化成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了。」

我等了一下,看他沒有要繼續的意思,便問:「聽起來是很正面的回饋啊,這不就是你努力的成果嗎?」

阿偉抬起頭,眼神裡沒有半點喜悅,反倒像是被什麼東西纏住了。

「問題就在這裡。」他苦笑,「我很開心被看見了,真的。但我心裡有個聲音一直在問我:『你現在的成功,究竟是因為技術真的變強了,還是只是你學會了當一隻會表演的… 猴子?』」

他終於點了杯冰美式,用吸管戳著冰塊,戳得很用力。

「我知道道理上你說得對,技術和溝通不應該是對立的。」阿偉的聲音帶著挫敗,「但我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 每次設法對別人表達自己工作的時候,雖然我都告訴自己這是正當的,但心裡還是有個鄙夷的聲音在說『你在演戲』。這種感覺讓我很噁心。」

我看著他,想起自己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你覺得自己在演戲?」

「對,就像我在演戲一樣,我好像在演一個… 厲害版本的自己。」講到這裡,阿偉的聲音越來越小。

當成功讓你開始懷疑自己

咖啡廳裡播著輕柔的爵士樂,但阿偉的焦慮幾乎要把這份寧靜撕裂。

「你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我直接問。

阿偉搖搖頭。

「就是明明已經很優秀了,但總覺得自己是靠運氣成功的,擔心別人會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可惡...」阿偉放下吸管,「就是這種感覺。我現在每次被誇獎,心裡就會想:『他們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你剛剛說的什麼症候群… 這是一種病嗎?」

「嗯…不算是病,」我說,「比較像是像你這樣努力的人,容易遇到的一種心理困境吧。」

阿偉搔搔頭,感到有點疑惑。

「其實,有某些性格特徵的人,確實會比較容易受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困擾。」我說,「我們先來看看你是哪一種好了。」

我拿出筆記本,寫下第一行:

第一種:完美主義者。覺得除非做到絕對地完美,否則就是一種失敗。

阿偉點頭:「這個有點像我。每次寫code都要修改到滿意才肯提交。」

我點點頭,接著寫下去:

第二種:永遠能挑出覺得自己對某個領域還不夠了解的地方,不配被稱為『專家』。

「這個也中了。」阿偉苦笑,「每次有人問我技術問題,我都會想,我真的夠格回答嗎?」

然後,我又接著把剩下的三種也寫上…

第三種:認為自己必須比所有人都努力、都優秀,否則自己就是個騙子。
第四種:事情如果無法一次就做好、或需要花時間學習的話,就覺得這一定是自己不夠聰明。
第五種:覺得如果需要別人幫忙才能完成,就不能把它算是自己的成就。

阿偉看著這五個類型,「天哪,我感覺...我好像每個都有一點。」

「正常啦,大部分人都是混合型的。」我說,「重點是了解自己的類型,這樣才好處理它們嘛。」

你真的懂我的痛苦嗎

「好吧,就算我真的是中了那個什麼症候群好了,」阿偉質疑的眼神盯著我,「但那種感覺...那種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在騙人的感覺,那種明明已經很努力,卻還是覺得不夠的痛苦...你真的懂嗎?」

我放下咖啡杯,深深吸了一口氣。

「唉… 我懂,真的。」我看著他的眼睛,「因為… 我也曾經在那個位置上,掙扎了好久。」

我接著說,「而且我感覺,那種痛苦分成幾個好幾個階段。首先是懷疑自己的每一個成就,不管做得多好,都覺得這次只是運氣好、或是擔心下次要是『露餡』的話,該怎麼辦?」

阿偉的眼睛微微睜大:「天啊...對,我就是這樣想的。每次做完簡報,即使大家都說好,我回家後還是會一直想,其實我講得很爛欸,他們只是在講場面話吧…。」

「然後緊接而來的是,」

我輕輕地說,像是怕驚動什麼沉睡的怪物一般,「那時,我開始害怕被發現是個『冒牌貨』,所以更拼命工作,一點鬆懈都不敢有。因為你會擔心只要一停下來的話,萬一大家發現你根本沒他們想的那麼強… 怎麼辦?」

阿偉的表情變了,像是第一次被人真正理解:「媽的,這也中了。」他苦笑著,聲音有點顫抖,「我最近每次做簡報都會準備到凌晨,就算是很小的問題也會研究到筋疲力盡... 就怕被人問倒,或是被人發現我其實... 沒那麼厲害。」

「最後是這個,也是我覺得最難以忍受的,」

「當別人真心誇獎你時,你卻無法接受。他們說『你做得真好』,但你心裡的第一反應永遠是『他們不了解真相』或『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我看著他,感同身受他眼中的那種脆弱,「明明被稱讚了,你卻感覺到很羞愧。那一瞬間,腦子裡蹦出來的,全都是自己滿滿的、滿滿的缺點… 不管怎麼用力抹,都抹不乾淨。」

阿偉沉默了很久,眼神有點濕潤。

「唉… 辛苦你了。」我伸手輕拍他的肩膀,試著緩和氣氛:「至少我們現在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那就已經是解決它的第一步了。」

高能力者的詛咒

「你知道為什麼會有冒牌者症候群嗎?」我問。

「應該是因為… 我真的很爛吧?」阿偉自嘲。

「正好相反,因為你很強。」

阿偉又困惑、又懷疑地看著我。

「我騙你幹嘛啦,你知道嗎?連愛因斯坦都有冒牌者症候群耶,你該不會想要說他很笨吧?」

「哇… 真的假的?」

「真的啦。而且你想想,什麼樣的人被稱讚還會羞愧的?是那些真的什麼都不會的人,還是那些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應該是... 後者?」

「沒錯。真正沒料的人才不會有冒牌者症候群呢,如果有人稱讚他們,他們非但不會不好意思,還會沾沾自喜,覺得對方好笨喔,自己才是最聰明的!」我接著說,「反而是像你這樣的人,因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優秀,所以對自己就特別地嚴格。」

我喝了口咖啡,「冒牌者症候群其實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它讓你保持謙虛,持續學習,避免自滿。但問題是,如果我們讓這個機制過度活化,它就會阻礙你接受自己應得的成功。」

「所以我該怎麼辦?假裝自己很厲害嗎?」

「是學會看見事實。」我眨眨眼。

事實收集法

「我們來做個實驗。」我說,「你試著列看看,過去三個月你解決過的三個最困難的技術問題吧。」

阿偉皺眉:「這跟冒牌者症候群有什麼關係?」

「你等等就知道了。來,寫下來。」

阿偉想了想,開始在筆記本上寫:

1. 修復了會員系統的併發問題,避免了資料不一致
2. 優化了推薦算法,讓首頁載入速度提升了40%
3. 設計了新的API架構,讓前端開發效率提升了一倍

「很好。現在我問你,如果是小陳來處理這些問題,他能解決嗎?」

「他... 可能可以做一些協助的工作,但要解決應該不行。他對後端不夠熟。」

老黃呢?」

「老黃當然可以,需要多少時間我就不確定了。畢竟他現在主要在做架構規劃,這些細節問題很少碰了。」

「所以在你們團隊裡,能夠在相同的時空背景下,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的人有幾個?」

阿偉思考著:「包括我的話...大概…。」

「等等。」阿偉突然打斷,「你想說什麼我知道,但這些問題其實別人也可以做。老黃如果花時間一定做得比我好,小陳如果認真學後端也不是不可能。我只是剛好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問題而已。」

我看著他,這正是冒牌者症候群的典型反應。

「阿偉,你剛才說老黃『如果花時間』一定做得比你好。但實際上是什麼?是你花了時間做,而不是他欸。」

「但...」

「沒有但是。你剛才也說小陳『如果認真學』後端也不是不可能。但現在事實是什麼?是你已經會了,不是他。」

我停了一下,「你有發現你正在做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嗎?你剛剛很努力用各種假設性的虛擬情況,來向我否定你現實中真正的成果。這就像我說『如果我每天練琴12小時,我也能彈得像郎朗一樣好』,但問題是,我沒有練啊。」

阿偉看著紙上的清單,陷入沉思。

「冒牌者症候群的核心,就是用『如果』來否定『已經』。你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是事實。至於別人如果做可能會怎樣,那是假設。」

從今天開始的三個練習

「理論我懂了,但這種感覺要怎麼改變?」阿偉問,「總不能每次有冒牌者症候群的時候,就只能跟自己說『這是假的,我腦子業障重』吧?」

「嘿嘿,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來練習。」我說,「你試試這三個。」

我在紙上寫下三個標題。

第一個:「還可以」的日記

「每天下班前,寫下至少一件你今天做得『還可以』的事。注意喔,不是完美,只要還算可以就能寫喔。」

阿偉皺眉:「這不會很自戀嗎?」

「你看,這就是問題。你覺得肯定自己是自戀,但批評自己卻是理所當然的。」我說,「至少我們也公平點,把『肯定』跟『批評』放在平等的位置來看待吧。」

「比如今天你可能寫:『修復了一個併發問題』、『幫助小陳思考自己的bug』、『優化了查詢效能』。就這樣,很簡單。」

第二個:接受讚美

「下次有人誇你的時候,不要說什麼『還好啦』或『運氣好』,要改成說『謝謝』。」

「就這樣?」

「就這樣。」我說,「你知道嗎,當每次你拒絕別人的讚美時,你其實也是在反覆地暗示自己『我不值得被誇獎』。久了,你就真的相信了。」

「但如果我說謝謝,會不會顯得很狂妄?」

「拜託喔,阿偉,如果有人說你的code寫得很乾淨,你回答『謝謝』,這叫狂妄嗎?這叫做叫正常的社交禮貌啦。」

阿偉想了想,靦腆地笑了起來。

「那就對了。接受讚美不是承認自己完美,而是承認自己有做得好的地方。」

第三個:踏出舒適圈

「最後一個,去做一件你一直想做但有點怕的事。」

「比如?」

「嗯… 比如在技術分享會上問一個自己真的很好奇的問題啦、寫一篇技術blog啦,或是參加有興趣的開源專案… 等等,不一定,看你有什麼其實很想做但又有點不敢的,都可以。」我說,「重點不是要做得多好,而是證明給自己看,你有能力嘗試新東西。」

阿偉若有所思:「我確實一直想寫 blog,但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

「你看,又來了。」我笑笑地提醒,「還沒寫就先想著『不夠好』。你不如先寫一篇嘛,寫完不喜歡,可以隨時改嘛。」

改變需要時間

「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阿偉有點懷疑。

「有用,我親測有效喔。不過… 這需要一些時間。」我說,「你想想,畢竟你的冒牌者症候群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對吧?」

「也是。」

「而且,冒牌者症候群有個特點,就是它會隨著你的成長而升級。以前你擔心自己code寫不好,現在你擔心自己的溝通技巧不夠。等你哪天當上主管,你又會開始擔心自己管理能力不足的。」

阿偉嘆氣:「蛤~ 所以永遠都會有?」

「會有,但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好它,它就會變得可控。」我說,「就像你現在寫程式,即使遇到 bug你也不會輕易就否定自己的技術能力吧?可是以前你剛開始學寫程式的時候呢?是不是也有懷疑過自己到底是不是寫 code 的料啊?」

「對唷,以前每次作業寫不出來的時候,我簡直都快要被自己氣死啦。」

「沒錯~ 所以我們以後面對冒牌者症候群也是一樣的,你會知道這其實只是一種心理狀態,這個讓我們很難受的感覺,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事實,光是能夠這樣想,可能就感覺到壓力減輕了很多喔。」

咖啡廳裡的爵士樂還在輕柔地流淌,阿偉拿出筆記本開始寫東西。

「我想先從那個『還可以』日記開始。」他說,「然後... 也許真的該寫那篇blog了。」

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看著他專注寫筆記的樣子。

「對了,」阿偉突然抬頭,「我剛想到一件事。如果冒牌者症候群是因為我很強才會有,那我是不是應該... 有點高興?」

我笑了:「對!我去櫃檯加購一塊蛋糕,幫你慶祝一下吧!」

阿偉愣了一下,也笑了。


上一篇
Day 8:難道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嗎,我怎麼連寫程式都不快樂了?
系列文
《工程師的辦公室修行日誌》:寫給那個專注寫 Code、卻忘了寫人生的你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