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IT 管理

前端三分鐘 X 山上猴子啟示錄系列 第 11

來自評審猿的怒吼,87 個代辦事項誰敢動手?

  • 分享至 

  • xImage
  •  

經歷了快兩週的混亂,評審猿的耐心顯然已經耗盡,不再關心團隊的共識或感受,評審猿現在只想要結果。

這天,評審猿把鷹眼系統的管理猿叫來,指著一份模糊的報告,下達了一道簡潔有力的指令:「鷹眼系統最近問題很多,給我搞定 Bug!」說完便轉身離去,留下一臉錯愕的管理猿和背後整個茫然的程序猿團隊。

Bug?日誌裡有 87 個待處理的 Bug,從「UI 錯位」到「核心演算法崩潰」都有,到底是哪一個?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4/201300262JzywUBe51.png

單向指令,雙倍誤解

在許多猴群裡,這種劇情每天都在上演:

  • 評審猿拍著胸脯說: 「我說的你就照做!」
  • 管理猿在心裡 OS: 「我只是想問個為什麼,都不行嗎?」

這種不解釋、不對焦的單向指令,表面上看起來很有效率,展現了領導的果斷。但實際上,它正在團隊中累積誤解的地雷,總有一天會引爆。

就像另一天操作猿被大聲斥責:「為什麼你沒摘香蕉?明明說好今天要五根的!」
操作猿低頭默默地想:「但我們今天被派來的是檳榔園啊。」

當指令本身就是錯的,或模糊不清時,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

你怎麼說別人,其實也在定義你自己

更深層的是,當猴王說出「給我搞定 Bug」時,他其實也暴露了自己的管理風格,他關心的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讓他煩躁的症狀消失」。

  • 當你說:「這隻猴子很懶。」: 可能沒意識到,那是對「勤勞」有一套自己的標準。
  • 當你說:「他不懂事。」: 其實是對「應該懂的事」有一套自己的劇本。

說出口的要求,常常不是在客觀地陳述事實,而是在表達你希望世界如何照著你的邏輯運作。一個習慣下達模糊指令的領導者,其實也在定義自己是一個不願深入細節、不重視溝通、甚至可能對業務本身不夠了解的管理者。

記得先問「為什麼」,如果還有機會

沒錯,有些山頭的文化就是「你聽話就對了」。但如果你還沒被這種文化壓扁、還有力氣反問,請勇敢地為自己和團隊爭取一次對焦的機會。

問一句:「可以跟我們說說,您最在意的具體是哪個問題,或是這個指令背後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嗎?」

這不是在挑戰權威,而是想確保所有人的努力,都在同一個方向上。這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想真正地一起完成任務。當然,現實就是,有些猴王真的不給問。他不想解釋、不願溝通。

你問多了,還會被貼上「難搞」的標籤。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那或許就不是你的問題了。你可以選擇待著,習慣盲目執行;也可以慢慢準備,去尋找一棵願意與你對話的樹。

有溝通,才有共同行動

一個真正有未來的猴群,不靠單向指令撐著,而是靠雙向的理解與對話。

每隻猴子都會犯錯,也都值得被問一句:「你怎麼看?」畢竟,最可怕的不是 Bug 本身,而是整個團隊因為一個模糊的指令,在檳榔園裡瘋狂尋找香蕉,那種集體的挫敗與落寞。

留給還在山上的猴子三個提問:

  • 最近,你是否也被單方面要求做過什麼,讓你心裡其實很困惑或不舒服的事?
  • 你有試著問過「為什麼」,還是就忍著做了?結果如何?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猴子?是發號施令,還是願意對話的那一種?

上一篇
評審猿說要的偉大系統,為何產出是四不像?
下一篇
屎山上的神廟,這鍋新猴子是否背得了?
系列文
前端三分鐘 X 山上猴子啟示錄1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