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快兩週的混亂,評審猿的耐心顯然已經耗盡,不再關心團隊的共識或感受,評審猿現在只想要結果。
這天,評審猿把鷹眼系統的管理猿叫來,指著一份模糊的報告,下達了一道簡潔有力的指令:「鷹眼系統最近問題很多,給我搞定 Bug!」說完便轉身離去,留下一臉錯愕的管理猿和背後整個茫然的程序猿團隊。
Bug?日誌裡有 87 個待處理的 Bug,從「UI 錯位」到「核心演算法崩潰」都有,到底是哪一個?
在許多猴群裡,這種劇情每天都在上演:
這種不解釋、不對焦的單向指令,表面上看起來很有效率,展現了領導的果斷。但實際上,它正在團隊中累積誤解的地雷,總有一天會引爆。
就像另一天操作猿被大聲斥責:「為什麼你沒摘香蕉?明明說好今天要五根的!」
操作猿低頭默默地想:「但我們今天被派來的是檳榔園啊。」
當指令本身就是錯的,或模糊不清時,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
更深層的是,當猴王說出「給我搞定 Bug」時,他其實也暴露了自己的管理風格,他關心的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讓他煩躁的症狀消失」。
說出口的要求,常常不是在客觀地陳述事實,而是在表達你希望世界如何照著你的邏輯運作。一個習慣下達模糊指令的領導者,其實也在定義自己是一個不願深入細節、不重視溝通、甚至可能對業務本身不夠了解的管理者。
沒錯,有些山頭的文化就是「你聽話就對了」。但如果你還沒被這種文化壓扁、還有力氣反問,請勇敢地為自己和團隊爭取一次對焦的機會。
問一句:「可以跟我們說說,您最在意的具體是哪個問題,或是這個指令背後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嗎?」
這不是在挑戰權威,而是想確保所有人的努力,都在同一個方向上。這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想真正地一起完成任務。當然,現實就是,有些猴王真的不給問。他不想解釋、不願溝通。
你問多了,還會被貼上「難搞」的標籤。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那或許就不是你的問題了。你可以選擇待著,習慣盲目執行;也可以慢慢準備,去尋找一棵願意與你對話的樹。
一個真正有未來的猴群,不靠單向指令撐著,而是靠雙向的理解與對話。
每隻猴子都會犯錯,也都值得被問一句:「你怎麼看?」畢竟,最可怕的不是 Bug 本身,而是整個團隊因為一個模糊的指令,在檳榔園裡瘋狂尋找香蕉,那種集體的挫敗與落寞。
留給還在山上的猴子三個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