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快速普及,物聯網上游相關的供應鏈的安全風險也同步上升,物聯網裝置從晶片製造、韌體開發、模組組裝,到系統整合與最終部署,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憂,因此,只要供應鏈某一環節遭受攻擊,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物聯網安全事故,更有可能擴及影響範圍涵蓋工業控制、醫療設備及智慧家庭等。
供應鏈與物聯網資安密不可分,從物聯網裝置設計、製造、組裝、運送到部署這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可能帶來風險,任何一脆弱點被攻破都很有可能成為橫向移動與成為長期潛伏的跳板,供應鏈攻擊面涵蓋了四層面,硬體層可能遭偽造元件、植入硬體後門,韌體與軟體層易因未驗證更新與含漏洞之第三方程式庫而被入侵,網路與資料層在運送、部署或安裝過程若缺乏端到端加密與完整性驗證,數據恐遭竄改,另外人為因素則包含第三方廠商之內部威脅與因疏忽導致的錯誤設定,進而擴大攻擊面與橫向移動風險。
物聯網供應鏈呈多層次生態,涵蓋晶片商、模組廠、OEM與系統整合商等,流程冗長且相依度高,全球化製造與跨境外包使檢驗與監管複雜化,增加真偽鑑別與合規落差風險,且供應鏈遭入侵衝擊可能延伸至關鍵基礎設施、醫療與國防等高敏感場域,而且攻擊者可於製造或韌體更新環節植入隱形後門,形成長期潛伏與難以溯源的系統性威脅。
隨著供應鏈複雜度與攻擊手法不斷演進,單一企業無法獨自解決此問題,供應鏈安全是跨技術、跨區域、跨角色的系統性挑戰,這必須同步落實技術強化(如:零信任)、符合法規及跨產業與跨國協作,並建立可驗證、可追溯、可稽核的機制,透過多方協同合作才能有效降低物聯網供應鏈的資安風險,以確保智慧生活的時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