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早期使用各種 AI 工具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跟 AI 聊得正起勁,結果下次開新對話時,它又完全不記得我是誰,又要重新解釋一遍工作習慣、偏好設定,甚至連專案背景都要從頭說起呢?
這其實都是因為這最初的時候,不同對話串之間都是完全獨立的,每當我們開了一個新的對話,AI 對於我們的記憶都是從空白開始的。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各家 AI 應用都開始推出記憶功能,以及它為何能改變我們使用 AI 的效果和習慣了。
想像一下,如果你每天上班都要重新向同事介紹自己,重新解釋公司的專案內容,是不是會覺得很消耗呢?AI 的記憶功能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最早的 AI 對話就像是每次都在跟陌生人聊天:
而有了記憶功能的 AI,就不會因為只是換了一個對話串就都從頭開始,而是開始能睡著我們使用程度的深入,逐漸累積下一些「數位資產」以協助未來的自己
操作步驟很簡單
開啟記憶功能後,在我們於 Claude 對話的時候,它會根據需求去判斷是否需要從記憶中取得內容
Claude 不會自動翻出所有記憶(這其實是好事),而是透過兩個專門工具來存取:
conversation_search
:搜尋過往對話內容recent_chats
:檢視最近的聊天記錄這是Claude的一大特色!當它要存取記憶時,你可以清楚看到:
Claude不會「改寫」你的對話記錄,而是直接搜尋原始內容。這意味著:
有時候你可能不想讓Claude記住某些對話內容(比如處理敏感資訊時),這時候可以使用隱身聊天:
ChatGPT 作為最早推出 AI 記憶功能的應用,在這塊一直以來都做的蠻好的
但你可能也會好奇:「Claude 的記憶功能和 ChatGPT 的記憶功能很像嗎?」
其實兩者雖然都有做記憶功能,也都做的不錯(順便嘴一下到 2025 年 9 月都還沒把記憶功能的 Gemini),但其實兩者的設計哲學上很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當使用者能對 AI 有足夠的認知和概念的時候,使用這種透明度更高的模式,其實是會更適合一般的工作場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