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構不是炫技,而是為了讓產品能真正跑起來。」
在前十天,我們談了理念、使用者、情境與需求。今天,正式踏進技術篇的第一步:
要用什麼樣的系統架構,才能支撐「防災避難包智慧推薦平台」?
對一個 side project 來說,最常見的迷思是:
「是不是要用最潮、最先進的技術,才顯得厲害?」
但實際上,架構設計不是堆疊 buzzword,而是找到「能跑得動、能維護、能迭代」的組合。
尤其這個專案核心在於「推薦清單」與「資訊可及性」,重點不是打造一個完美的系統,而是讓用戶可以快速獲得實用的防災建議。
以下是我為這個專案選擇的技術組合,並附上思考過程:
前端:React / Next.js + Tailwind CSS
後端:Node.js / Express
資料庫:MongoDB Atlas
AI 模組:OpenAI API
外部服務:momo / 蝦皮 / PChome API(電商串接)
部署:Vercel + MongoDB Atlas(雲端組合)
這個組合的核心精神是:
接下來的幾天,我會依序拆解每一塊,從前端開始,帶大家走進「如何把韌性生活指南,變成一個能實際體驗的網站」。
明日預告(Day 12): 我將分享「前端設計:React/Next.js與頁面設計」,並公開第一版UI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