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說到工程師的工作,大眾應該普遍都認為,只要把需求規格轉換成正確的程式碼,工程師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於溝通協調與跨部門討論,好像並不是他們的責任。這樣的刻板印象,也讓不少工程師覺得「軟實力」並非必須。

但實際上,隨著專案規模越來越大、角色越來越多元,僅靠硬實力往往無法確保專案順利推進。程式碼能解決技術問題,卻無法解決誤解、協作或需求不斷變動帶來的挑戰。如果工程師只埋頭寫程式而缺乏表達與協作能力,專案可能停滯不前;相反地,若能結合軟實力,工程師的價值將遠超過「會寫程式」本身。

工程師需要的軟實力

而我認為的軟實力,涵蓋許多面向:

  • 溝通能力:把技術細節轉譯成非技術背景的人聽得懂的語言,幫助需求方理解限制、讓決策者看到可行方案。
  • 協作能力:懂得分工與知識分享,避免形成資訊孤島,提升團隊整體效率。
  • 同理與傾聽:先理解對方立場,再提出技術回應,能減少摩擦並建立信任。
  • 解決問題思維:不只是在 debug,而是思考「怎麼讓專案繼續往前走」。
  • 學習與適應力:技術快速更迭,持續學習與接受變動,才能跟上專案需求。

我深刻體會到,雖然大家普遍認為工程師只要收到規格就能默默開發,不需要多花心思在交流上,但若能以專業角度切入,把晦澀的技術知識轉化成專案經理、客戶甚至其他部門能理解的語言,專案往往能推得更快、更穩。這種「技術轉譯」能力,不僅讓團隊更有效率,也能讓工程師本身的影響力提升、提升工程師在專案中的份量。

資料專案的特殊性

特別是在資料專案當中,這樣的軟實力更是不可或缺。因為資料專案的利害關係人很多:業務單位握有關鍵業務邏輯,管理階層關心決策支援,資料科學家需要乾淨且合規的資料,而資料工程師往往是承接這些角色的樞紐。如果工程師缺乏軟實力,技術工作就可能淪為黑箱;但若能善用軟實力,不僅能清楚說明限制與方案,還能協助各方找到共識,把潛在衝突轉化為合作的力量。

結語

硬實力是工程師的基本,沒有它就無法完成開發;但軟實力則是讓工程師真正發揮價值的關鍵。能寫出穩定程式固然重要,但能推動專案落地、協助團隊運作、讓客戶與決策者理解並信任,才是軟實力帶來的影響。對所有工程師來說,這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題;而對資料工程師而言,這更是成功推動資料專案不可或缺的能力。


上一篇
[ Day 11 ] 千里之行,始於資料規格書 (下)
系列文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12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