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 15 天,我們開始會遇到一個更真實的挑戰:專案越來越大,程式碼開始需要共用元件,同時,也更容易遇到各種 Build 錯誤。
今天的主題,就是要讓你學會如何把 Cursor 當作你的「程式夥伴」,幫助你整理元件,並修復錯誤。
在開發初期,很多人會把程式碼一份份地複製貼上。
這樣雖然能跑,但後期維護就會變得非常痛苦。
舉個例子:
你可能有三個頁面都要用到一個 Card
,但因為複製貼上,導致你修正其中一個樣式時,另外兩個卻沒更新。
👉 解決方法:
把重複的程式碼抽出來,建立一個 components/
資料夾。
建立共用元件,例如:
// components/Card.tsx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ard({ title, children }: { title: string; children: React.ReactNode }) {
return (
<div className="rounded-xl shadow-md p-4 bg-white">
<h2 className="text-lg font-bold">{title}</h2>
<div>{children}</div>
</div>
)
}
在任何地方呼叫:
import Card from "@/components/Card"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HomePage() {
return <Card title="歡迎">這是一個共用元件</Card>
}
💡 Cursor 技巧:
你只要選中重複的程式碼,問 Cursor:「把這段抽成共用元件」,它就能自動生成一個乾淨的 components
檔案給你。
隨著專案變大,錯誤會開始浮現:
👉 這時候,你只要把錯誤訊息貼給 Cursor,例如:
Type error: Property 'title' is missing in type ...
Cursor 通常能直接幫你修正,甚至會附上原因。
更重要的是,你能透過這些錯誤訊息去理解 專案架構到底哪裡出問題,而不只是單純照著修。
這裡要強調一個好習慣:
只要你的 Build 成功,就馬上 Commit!
這樣做的好處:
範例:
git add .
git commit -m "Day 15: 元件共用完成,Build 成功"
💡 小練習:
今天至少要做一次成功 Commit,把共用元件重構後的專案存檔下來。
📌 Day 15 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