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2、44章)昨日我們探討逆向而行與柔弱智慧,今天聚焦《道德經》第39、42、44章的謙卑、平衡與知足之道。第39章教我們以低為本,守住本真;第42章揭示損益相生,平衡致勝;第44章強調知足知止,實現長久。在追求名利的現代社會,如何以謙卑守道、損中求益、知足不辱?
修養上,謙卑守一,以低為本;
策略上,損益求衡,以損致益;
心性上,知足長存,知止不辱。
通行版 第 39、42、44 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帛書版 第二章 得一(39) /第五章 中和(42) /第七章 立戒(44):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霝 浴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亓致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 謂地毋已寧將恐發 謂神毋已霝將恐歇 謂浴毋已盈將恐竭 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 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曰孤 寡 不榖 此亓賤之爲本與 非也
故致數與無 與是 故不欲祿祿若玉 硌硌若石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 唯孤 寡 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損之而益 益之而損 故人之所教 夕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 我將以爲學父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
第39章:謙卑守一萬物因「得一」而各安其位,天清、地寧、萬物生。侯王以「孤、寡、不穀」自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謙卑與守一是成功的根本。
第42章:損益求衡道衍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調和形成平衡。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強梁者不得善終,平衡與謙卑是道的策略。
第44章:知足長存名聲與身體,財貨與生命,過度追求必招損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遠離過度欲望才能長久。
第39章:謙卑守一
第42章:損益求衡
第44章:知足長存
第39、42、44章教我們:謙卑是成功的基石,平衡是策略的智慧,知足是長久的秘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如何以謙卑守本心、以損益求平衡、以知足保長遠?試著在生活中實踐「知足知止」,觀察它如何改變你的視角!
實踐三問:
理解,謙卑守一,如何以低為本?
理解,損益求衡,如何以損求益?
理解,知足長存,如何知止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