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談數位行銷,最常聽到的就是「流量」,重點會擺在如何把顧客吸引進來網站,但這幾年隨著廣告的費用越來越貴,大家也開始意識到成長動能要放在「留量」,也就是我們能不能把第一次跟我們接觸的人留下來,變成回購客或長期互動的客戶。
AI的行銷應用不只是幫你省時間、寫文案的角色,也可以思考用在「流量」與「留量」的行銷流程中。這篇內容主要會圍繞在行銷人如何與AI協作,一起做好「流量」與「留量」這兩件事
像 Google Ads 的 Performance Max(PMax)廣告,設計好之後就讓AI自動幫忙尋找潛在客戶、調整出價、自動調整廣告內容與版位。
運用 ChatGPT、Gemini 寫廣告文案,然後搭配 Canva AI 或 Gemini奈米香蕉生成圖片,可以一次做出很多不同素材去投放測試,進而找到最吸睛的廣告組合。
像 Surfer AI、ChatGPT 能協助規劃關鍵字清單、規劃內容大綱、生成草稿,甚至像是Wordpress常用的外掛Yoast SEO或All in one SEO工具,也都有納入使用AI優化SEO的功能。
但如開頭所提到的,吸引新用戶進來只是第一步,關鍵是如何讓他們願意留下來。
如果有在使用GA4就知道,GA4後台有個功能是「建立自訂目標對象」,在此設定中已可建立許多用AI預測名單的功能,比如「未來7天內的潛在購買者」、「可能會在未來7天內購物的使用者」、「未來7天內的潛在首購者」...等,我們就可以把高價值用戶區隔出來,針對可能流失的用戶提前發送關懷訊息或優惠資訊。
分眾後推播個人化訊息已是近幾年行銷圈的顯學,不論是EDM、LINE 官方帳號,現在都能用AI生成多樣化的溝通訊息,比如 LINE OA 的「漸進式訊息」,就可設定讓新會員加入後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個別收到不同內容,提升互動率。
像 Appier、omnichat、Botbonnie、Super8等MarTech工具,都有提供AI客服與行銷自動化功能,這些也是台灣多數零售與電商品牌都會採購使用的好工具,不僅能節省客服人力,也能同時提高回購率。
要發揮最大效益,不是單點使用,而是要建立行銷漏斗,以下是簡單的範例:
我認為厲害的人,都已開始思考如何用AI把「一次成交」變「長期關係」。
流量是短期成果,留量是複利資產。
AI能讓我們能更有效率的產出各種內容,也能把數據做精準分析,如果您也是數位行銷人,也鼓勵您一起從單純的「流量」轉向「留量」,AI是很棒的策略軍師,要好好善用。
撰文/陳建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