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KPI 泡沫破裂後,猴群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那種「看起來很忙」的糖衣已經被戳破,留下的是一個更尖銳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再追求完成 100 件小事,那件唯一重要的大事,究竟是什麼?
在一次令人沮喪的規劃會議上,評審猿問道:「所以…我們下一步,到底該做什麼?」沒猴作聲。因為做選擇很難,但更痛苦的是,他們發現自己根本不知該如何選擇。
此時,一位沉默許久的操作猿,緩緩地開口,給年輕的程序猿和管理猿們講了一個故事。
操作猿:「想像一下,我們面前有兩棵香蕉樹。」
「你們,會選哪一棵?」
這個問題,讓所有猴子都陷入了沉思。他們意識到,以前,他們的決策方式就像大學以前的數學,總是在尋找一個離散的、唯一的「正確答案」——也就是 KPI 數字最高的那件事。
但現實世界,更像是微積分。每一個選擇都不是單點的是非題,而是一個連續的、包含多個變數的複雜函數。你需要考慮的,不是哪個答案「對」,而是哪個「方向」的積分面積更大。
老猴子笑了笑,說:「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有一個指南針。」他分享了一個古老的決策框架,幫助大家從四個維度來評估眼前的選擇:
這個框架,就像一個人生的導航系統。雖然它不能直接告訴你終點,但它能讓你清楚地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我想往何處去?
這個框架,不僅適用於專案決策,更適用於我們每隻猴的猴生。
我們總害怕面對未知的未來,即便吸收了再多知識,仍會因為不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恐懼。但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一個更好的提問方式。
如果總是做已經做過的事,那就會得到總是得到的結果。真正的成長,來自於選擇那個「恰好難度」的挑戰——那個能讓我們感到一絲不安,卻又激發我們所有潛能的選項。
輪到你了。當你在做重要的技術或人生決策時,這四個標準(資源、喜歡、自信、一致性)中,你最看重的是哪一個?
留言分享你的決策風格,讓我們看看彼此的人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