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1
0
Modern Web

UI/UX 不只是漂亮!30 天讓你的設計人人都能用系列 第 21

Day 21 | 易用性測試實戰:從準備到分析,一次學會完整流程

  • 分享至 

  • xImage
  •  

上一篇我們聊到易用性測試的基礎概念,這篇進到易用性系列最後一篇,今天就帶大家往更實務的方向走:怎麼準備、怎麼執行、怎麼分析,還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項。


1️⃣ 初步準備

可能會有人以為有個漂亮的 Prototype 就可以直接找人來測,但真正在做測試時,你會發現 「測什麼」才是關鍵

1. 定義測試目標

先定義這次想驗證的到底是什麼:

  • 是「這個新流程會不會被卡住」?
  • 還是「會不會不清楚這個功能在哪裡」?

建議把問題寫成 3~4 個主要任務,太多會讓測試變成「操作教學」。

2. 制定測試任務

任務要清楚、具體,並能帶出設計想驗證的重點,例如:

  • 任務 1:請一次完成"台幣存款"、"外幣提款"的這兩份表單。
  • 任務 2:請進行表單修改,把外幣提款表單資料 100,000 改成 150,000 日圓。

另外,每個任務前面可以加入簡單的背景故事,幫助受測者理解情境,避免整個測試過程過於生硬:

今天你計劃前往OO銀行辦理"台幣存款"、”外幣提款”的業務,
由於你只有午休時間有空,因此打算提前在線上完成表單填寫,以縮短現場的辦理時間。


2️⃣ 招募受測者

上篇有提到:理想情況下,參與者應該符合你的目標族群。根據 Nielsen Norman Group 的研究指出:5 位使用者就能發現 85% 以上的核心問題,所以並不需要過度追求大樣本。
如果有不同族群,每組各找 4 位即可。

招募方式可以多利用社群平台(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Discord…),用貼文鎖定族群。發文時建議包含:

1. 起頭介紹

說明你/你們團隊是誰、正在進行什麼主題的研究、測試成果的用途。

2. 招募對象條件

依照目標族群設定條件,像是年齡、性別、職業、興趣、是否有使用過該系統 ..等,也要註明招募人數。

3. 測試詳情

報名截止日期、測試期間、測試時長、測試形式( 實體 / 線上 )。

4. 報名連結

可以用 google 表單製作報名表,方便事後整理以及篩選報名者的資訊。

5. 研究聲明

若會錄音/錄影,需明確告知,並承諾保密處理。

6. 注意事項

說明若符合受訪條件,會以 Email 聯繫,說明測試流程,進一步確認彼此方便的時間。
等雙方都確認好後,會再寄正式的測試邀約信。

👉 當然,現實中不可能那麼美好,我們還是會有不理想的情況(例如時間或預算受限),只能找公司內部同仁參加:

  • 避免找專案成員,否則會有偏差。
  • 儘量找與專案無關的同仁,或是親友,至少能保有「初次使用者」的直覺反應。

3️⃣ 測試前準備

測試不只是「把人找來就好」,準備工作會大幅影響測試品質。

  • Prototype:先確認測試流程能順利操作,不然現場卡住會很尷尬。
  • 螢幕錄影:記錄受測者操作軌跡。
  • 手機側錄:補充受測者的表情、語氣,方便後續分析情緒。
  • 測試任務紙本:受測者若忘了,可以隨時查看;同時附上測試目的與注意事項。
  • 筆記工具:觀察者可以用筆記本或第二台電腦即時記錄。

4️⃣ 測試當下

營造輕鬆氛圍

一開始可以先閒聊或是自我介紹搭配測試說明,幫助受測者放鬆。

測前提醒

  • Prototype 不等於最終產品,並非所有元件都能互動

  • 跟受測者說明測驗與受測者本身的智能高低/產品熟練度高低無關,無是非對錯,按照自己所想的來操作即可,避免受測者擔心周遭人的眼光而做出跟平常不一樣的使用行為。

  • 最重要的是請受測者在稍後操作過程中所想到的任何事情請大聲講出來 ( 放聲思考 ) 📢
    以下為範例:
    「我現在正在瀏覽銀行分行列表的頁面,我現在感覺…」
    「我現在已經到了預約分行的步驟,原本我想像中應該要…,但操作上居然是…」
    「我正在找…的功能按鈕,但我找不太到在哪裡…」
    「我現在進到這個頁面了,但我不確定現在是已經完成流程了嗎..?」

測試中

  1. 注意受測者是否有放聲思考
    有時候受測者太專注在操作上而忘記要放聲思考或是害羞不太敢開口,這時我們就可以提醒並且鼓勵受測者把心裡所想的講出來。

  2. 避免引導性問題
    測試時,我們可能會忍不住想「提示」受測者,或是受測者希望我們給個提示,但這樣就會失去了測試的意義。
    可以反問回去:「如果是你的話會想怎麼操作呢?」

  3. 觀察手勢與停頓
    使用者停下來猶豫 3 秒以上,基本上就是遇到問題。就算他最後找到了,也代表設計有待優化。

  4. 誤以為的完成
    有時候受測者可能會誤解我們測試任務的說明,操作到某個步驟就以為完成了,或是中間漏了哪個重要的環節,這時我們可以補問說:「如果今天是要….,你會想怎麼操作呢?」 。
    等完成任務後再追問他「為什麼那時覺得已經結束呢?」,這樣就能揭露設計的誤導點。

  5. 即時追問
    在完成每個任務後建議搭配一個簡易的問答,詢問剛剛的任務中有什麼困惑的地方,或是你有觀察到他哪個環節有停頓的情況,就可以請他說明一下當時的狀況,避免測完全部任務後記憶模糊。😶‍🌫️


5️⃣ 測試後

測試結束後,建議搭配簡單的 質化 + 量化 方法:

簡易訪談(質化)

測完任務後,可以針對整體感想作詢問:

  • 整體印象
  • 哪個步驟最順利
  • 哪個地方最困惑
  • 是否有什麼改善建議

這些問題不需要長篇回答,但能直接抓到使用者的「痛點」。

SUS 量表(量化)

System Usability Scale 是最常見的簡易量化工具,只有 10 題,在受測者完成所有的任務後,就可以請他們填寫這份 SUS 量表。

例如:

  • 我想我會願意經常使用這個網站。
  • 我覺得這個網站使用起來很麻煩。
  • 我覺得這個網站的功能整合得很好。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78655zkHGRjVcDM.png
    圖片來源:surveycake - 系統易用性量表 範本

如何計算分數 ?

【非常同意=5,非常不同意=1,以此類推~ 】

奇數正向題
原本的分數 - 1 = 獲得的分數
EX:第一題受測者勾選「同意」→ 4 分,
4 - 1 = 3,所以3分就是這一題獲得的分數。

偶數負面題
5 - 原本的分數 = 獲得的分數
EX:第二題受測者勾選「普通」→ 3 分,
5 - 3 = 2,所以2分就是這一題獲得的分數。

把這 10 題的獲得分數「相加」再乘以2.5,就是 SUS 量表最終分數‼️

最終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 0~100 分的易用性分數,根據研究指出:
68 分為及格分數,如果低於這個分數就代表網站的易用性不合格❌,

雖然不是絕對,但能幫你和老闆 / 客戶有個依據了解「這個網站大概落在哪個水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3/20178655MPvn4KAEP3.png
源於 Bangor, Kortum, and Miller (2008, 2009)


⚠️ 注意事項

  1. 測試環境要安靜

    盡量找會議室這種安靜的環境,避免雜音影響紀錄,受測者也比較不容易分心。

  2. 內部測試要慎選

    有時候因為預算或時間壓力,只能找公司內部的人來測。這不是不行,但請避免找參與專案的人,否則偏差會很大。若真的沒辦法,至少找「完全不熟這個功能」的同仁,甚至親朋好友也比專案成員好。

  3. 影片紀錄比筆記可靠

    再快的筆記都不可能記下每個觀察項目,建議錄螢幕和聲音,事後回放更準確,這樣研究員也可以更好的去觀察受測者當下的操作過程與情緒。


📌 總結

易用性測試不是為了證明你的設計有多好,而是要揭露「哪裡不好」。
真正有價值的測試,是讓你發現設計被誤解、被卡住的地方
只要能在上線前找到並修正,這些小挫折就會換來更高的使用體驗。

易用性篇章就到這邊結束了~
下一個章節會開始帶大家了解無障礙網頁設計唷!敬請期待💪


上一篇
Day 20 | 好設計需要驗證:帶你認識易用性測試
下一篇
Day 22 | 讓介面更有人性的魔法:無障礙設計
系列文
UI/UX 不只是漂亮!30 天讓你的設計人人都能用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