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0
0
生成式 AI

nutc_imac_Agent拼裝車系列 第 20

Day20 階段小結:從工具到實作,AI Agent 持續前行

  • 分享至 

  • xImage
  •  

轉眼間,鐵人賽已經邁入第 20 天。這近 10 天的內容從基礎的 Agent 工具與協定開始,一步步走向整合的實作內容,最後使用本地模型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對 ADK、MCP、LangGraph 等工具有了更多的了解,也逐漸實作出一個可實際運作的 Agent 範例。以下就來快速回顧這幾天的重點:

工具與協定介紹(Day 11–13)

• Day 11|Agent Development Kit 簡介

  • 認識 ADK,了解如何使用這套工具來簡化與加速 Agent 的開發流程。

• Day 12|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簡介

  • 探索 MCP,讓模型與外部系統能夠有「標準語言」進行溝通的協定,理解這套協定就打通了 Agent 與外部交流的通道。

• Day 13|透過 FastMCP 開發 MCP Server

  • 實際實作了一個 MCP Server,把協定從理論變成可用的服務,為後續整合打下基礎。

串接與整合實作(Day 14–16)

• Day 14|使用 ADK 串接 FastMCP Server

  • 將前面學到的 ADK 與 MCP Server 結合,實現 Agent 與自建的server的溝通。

• Day 15|使用 LangGraph 串接 FastMCP Server

  • 引入 LangGraph,將 Agent 架構模組化,實現 Agent 與自建的server的溝通。

• Day 16|Streamlit 與 LangGraph Agent 的結合

  • 把整個流程搬上 Streamlit,讓 Agent 有了使用介面,使日後的應用可以進行互動。

技術與本地模型應用(Day 17–19)

• Day 17|LLM 與 SLM 的優勢、挑戰與應用場景

  • 審視不同模型的特性,思考在各種應用場景下該如何選擇、如何取長補短。

• Day 18|Ollama 是什麼?讓大語言模型走進本地

  • 介紹 Ollama,讓模型可以簡單的本地部署,不再完全依賴雲端服務。

• Day 19|使用 Ollama API 與 ChatOllama 串接本地模型

  • 實作將本地模型串接進現有架構,讓 Agent 系統可以更自主、更靈活。

這一階段讓我收穫格外豐富。從零開始摸索 MCP Server,到成功的讓本地模型與 LangGraph、ADK 串接起來,中間讓我踩了不少坑,但也逐漸了解各個元件之間的定位與任務。這些工具與實作,構成一個可運行的 AI Agent 開發骨架。


上一篇
Day19 使用 Ollama API 與 ChatOllama 串接本地模型
系列文
nutc_imac_Agent拼裝車2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