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4
0
佛心分享-讓我升級的那些書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系列 第 24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 24 重構你的日常:用《原子習慣》四法則,打造自動執行的升級腳本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5/20124462BBswP5YvrZ.png

Day 24 重構你的日常:用《原子習慣》四法則,打造自動執行的升級腳本

昨天我們談到,改變人生要像設計系統,而不是許願

我們建立了三個關鍵 mindset:專注系統而非目標、相信 1% 複利的威力、從身分認同出發。

如果說昨天是「系統設計」的藍圖,那今天就是「程式碼實現」的細節。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提供了一個極其強大且清晰的框架,稱為「習慣迴路」,並拆解成四個我們可以操作的法則。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07/201244628vjHiiBluh.png

這就像一個 API,讓我們可以駭入自己的行為模式,重構我們的日常。

這四個法則分別是:

  1. 提示 (Cue):讓好習慣的觸發點「顯而易見」。

  2. 渴望 (Craving):讓執行習慣的過程「充滿吸引力」。

  3. 回應 (Response):讓執行習慣的動作「輕而易舉」。

  4. 獎賞 (Reward):讓完成習慣的結果「令人滿足」。

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 (Make it Obvious)

概念:你的環境,比你的意志力更重要。我們不是因為想做才做,而是因為看到了提示才做。

工程師比喻:這就像設定你的 Shell Aliases 或 IDE 快捷鍵。你把最常用的指令變得超級容易觸發,自然就會更常用它。

  • (Before)

    想讀技術書,但書被埋在書架深處。結果每天下班,你只看到沙發跟手機,於是就躺下看 Netflix 了。

  • (After)

    環境設計:每天下班前,就把想讀的技術書放在你的筆電鍵盤上。當你隔天早上打開電腦,第一個看到的提示就是「讀書」,而不是「收 Email」。

    習慣堆疊 (Habit Stacking):把新習慣跟一個已有的舊習慣綁在一起。
    After [目前的習慣], I will [新的習慣].

    • 「每天泡完咖啡後,我會打開一篇技術文章閱讀。」
    • 「每天完成站立會議後,我會花五分鐘 review 一個同事的 PR。」

法則二:讓渴望充滿吸引力 (Make it Attractive)

概念:把「需要做」的事,跟你「想要做」的事綁在一起。

工程師比喻:這就像我們為了說服團隊採用一個新技術,會做一個超炫的 Demo,而不是只丟一份枯燥的文件。我們要讓這個改變看起來很誘人。

  • (Before)

    「我『必須』去讀那份無聊的 API 文件。」 (感受是痛苦、責任)

  • (After)

    誘惑綑綁 (Temptation Bundling):

    After [我需要的習慣], I will [我想要的習慣].

    • 「在我讀完一個章節的 API 文件後,我會去看 10 分鐘我最愛的 YouTuber。」
    • 「我只在重構那些討厭的舊程式碼時,才允許自己聽最喜歡的 podcast。」

法則三:讓回應輕而易舉 (Make it Easy)

概念:降低執行習慣的阻力。人類天生會選擇最省力的路徑。

工程師比喻:這就是「自動化」的精髓。為什麼我們要寫 shell script 或 CI/CD pipeline?因為它把一個包含 20 個步驟的複雜流程,簡化成一個指令。

  • (Before)

    想去健身房,但要換衣服、整理包包、開車 20 分鐘… 阻力太大,算了。

  • (After)

    降低阻力:前一晚就把運動服放在床邊。或者,直接在家裡客廳鋪上瑜珈墊。

    兩分鐘法則 (Two-Minute Rule):將你的習慣縮減到兩分鐘內就能完成的版本。

    • 「每天讀一本書」→「每天讀一頁書」
    • 「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寫下一個句子的靈感」
    • 「貢獻開源專案」→「打開 GitHub 的 good first issue 頁面」
      關鍵是「啟動」這個行為。一旦你開始了,就很容易繼續下去。自動化你的啟動儀式。

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 (Make it Satisfying)

概念:大腦需要立即的正回饋,才會重複一個行為。

工程師比喻:這就像 CI/CD pipeline 裡的綠色勾勾 。每次 commit 之後,看到測試通過、部署成功的綠色標誌,就是一個強大的正回饋。

  • (Before)

    運動很辛苦,但成果(變瘦、變健康)要幾個月後才看得到,大腦感受不到立即的獎賞。

  • (After)

    立即獎賞:運動完,馬上喝一杯好喝的乳清蛋白,或看一集喜歡的動畫。

    習慣追蹤 (Habit Tracking)

    • 在你的 Notion 或實體筆記本上,每完成一次習慣就打一個勾。
    • 在 GitHub 開一個 private repo,每天完成習慣就發一個空的 commit。
      看著那條從不間斷的「打卡紀錄」或「貢獻綠點」,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感。你的目標是:Don't break the chain! (不要中斷連續紀錄)

總結:不用意志力,設計好你的人生腳本

《原子習慣》不是心靈雞湯,它是一本關於「行為工程學」的實作手冊。

它把抽象的「堅持」,變成了一套具體的、可執行的演算法。

  1. 想多讀書? 把書放在鍵盤上 (顯而易見)。

  2. 想學新技術? 只在學習時聽最愛的音樂 (充滿吸引力)。

  3. 想寫 Side Project? 先從「打開 VS Code 兩分鐘」開始 (輕而易舉)。

  4. 想持續運動? 用 App 追蹤你的連續紀錄 (令人滿足)。

從今天起挑一個想建立的微小習慣,為它設計一套符合這四個法則的「自動執行腳本」。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意志力,只需要一個更好的系統。

#原子習慣 #四個法則 #習慣養成 #生產力 #吳桑泥的升級書單


上一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23 你的失敗不是意志力不足,是系統設計不良:重讀《原子習慣》
系列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2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尼克
iT邦大師 1 級 ‧ 2025-10-08 13:54:37

你的文章及內容經過規劃安排及美編,所以閱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個人相信你在工作上大有斬獲。
謝謝。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