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0
0
佛心分享-讓我升級的那些書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系列 第 30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 30 我想打造什麼樣的人生系統?鐵人賽的最後一場自我回顧

  • 分享至 

  • xImage
  •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15/20124462BBswP5YvrZ.png

Day 30 我想打造什麼樣的人生系統?鐵人賽的最後一場自我回顧

專案結束了,但真正的開發才正要開始

如果把這次三十天的鐵人賽寫作,看作一個敏捷開發的 Sprint,那今天就是 Sprint 的最後一天:專案回顧會議 (Retrospective Meeting)。

我們不只慶祝專案(總算)順利上線,更重要的是,停下來問自己:

  • What went well? 在這三十天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 What could be improved? 這些知識,將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開發路徑?

這三十天我們透過一本又一本書,學習如何與這個複雜的世界、與難以捉摸的自己更好地互動。

從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到 《原子習慣》 的系統建立,再到克里斯汀生與蔡康永的人生哲學。

如果把這些智慧串連起來,它們共同指向了一個更廣大的目標:我們不只是在學習,我們是在為自己,設計一套更好的人生作業系統。

串連所有智慧,我提煉出的三大主要模組

回顧這段旅程,所有書中的智慧,像無數的 commits,最終可以被合併 (merge) 進三個主要的程式碼模組裡。

模組一:建立你的「系統思維」 (Systems Thinking)

這是整個系列最底層的基礎設施。

我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修 Bug」模式,轉向建立能預防問題的「系統」模式。

  • 《原子習慣》 告訴我們,忘掉目標,專注於建立每天都能運行的微小系統。

  • 《流程學習法》 讓我們明白,要從搭建流程骨架開始,而不是鑽研孤立的基礎知識。

  • 《Clean Code》Git 的妙用,更是提醒我們,好的系統是為了長期的健康與可維護性,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功能上線。

過去,我可能只想著「如何解決眼前的這個難題?」
現在,我會多問一句:「如何建立一個系統,讓這個問題未來不再發生?」

模組二:重構你的「穩定內核」 (A Stable Inner Core)

如果系統是骨架,那我們的內心就是驅動一切的內核 (Kernel)。

一個不穩定的內核,會讓整個系統頻繁崩潰。

這次旅程,很大一部分是在為這個內核進行重構。

  •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我們區分保健因子與動機因子,找到內在的驅動引擎,而不是被外部的 KPI 綁架。

  •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則是一場深刻的權限轉移,讓我們把評價自己的權力從外部收回,建立清晰的 API 邊界,不再讓他人隨意消耗我們的資源。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揭示了認知偏誤,像是給我們的內核安裝了防火牆和防毒軟體,避免被常見的思維病毒入侵。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3/20124462L5HJ2hbS1I.png
過去,我的情緒和價值感,常因爲外部的風吹草動而劇烈波動。
現在,我正學習建立一個更穩固的內核,它的快樂來自於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它的價值由自己定義。

模組三:擁抱你的「無限賽局」 (The Infinite Game)

當我們有了穩定的系統與內核,最後要定義的是,我們到底在玩一場什麼樣的遊戲?

  • 《無限賽局》 直接點明,職涯與人生都不是一場可以「獲勝」的有限賽局,我們的目標是讓遊戲能一直有趣地進行下去。

  • 這個觀念與 《原子習慣》 的複利效應不謀而合,重要的不是某一次的衝刺,而是長期的、可持續的進步。

  • 它也呼應了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的多元思維模型,在無限賽局中,只有一把錘子的人,很快就會被淘汰。你需要一個不斷擴充的工具箱。

過去,我總想著「贏過」誰、達成某個「終點」。

現在,我更常思考:「如何讓這趟旅程,變得更有趣、更長久?如何讓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擁有更多選擇?」

我為自己寫下的「人生架構設計文件」 (Life Architecture Design Doc)

這次鐵人賽,對我而言,也是深刻的輸入與整理。

也正巧藉此機會,草擬了一份不斷迭代的「人生架構設計文件」,它濃縮了這三十天的所有啟發:

  1. 主要原則 (Core Principles)

    • 誠信 100%、共贏:堅持原則比 98% 堅持更容易。

    • 內向思考:先想如何會失敗,然後避開它。

    • 價值定義:我的價值由我定義,來自於解決問題與創造貢獻,而非他人評價。

  2. 成長系統 (Growth System)

    • 每日 1%:每天做一件微小但正確的事(重構一段程式、讀 10 頁書)。

    • 流程學習:學習新事物,先求跑通一個 Hello World,再深究其原理。

    • 多元輸入:刻意閱讀跨領域的知識,建立自己的思維格柵。

  3. 決策模型 (Decision Model)

    • 檢查清單:面對重大決策,使用檢查清單對抗認知偏誤。

    • 長期主義:這個選擇,是為我帶來短期的便利,還是長期的價值?它是在償還,還是在累積「人生的技術債」?

    • 動機導向:這個決定,是為了滿足「保健因子」,還是「動機因子」?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1013/201244626N0wahLh0j.png

To Be Continued...

寫下「完賽」兩個字,心中沒有終點的輕鬆,反而是一種起點的篤定。

因為,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專案,叫做「自己」,而這個專案,永遠沒有 final release 的一天。

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重構、迭代、升級。

感謝每一位閱讀這些文章的讀者。

你們的每一次閱讀、按讚與留言,都是支持我走完全程的最大動力。

這份升級書單的分享就到這裡,也希望它能成為你打造自己人生系統時,一份小小的參考文件。

期許我們都能把『升級』這個念頭,化為生活中的具體行動。

#吳桑泥的升級書單 #自我成長 #人生系統 #持續學習 #系統思維 #鐵人賽完賽


上一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Day 29 部署一個更真實的自己:讀完蔡康永的情商課,我學會的溝通之道
系列文
【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私心大分享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