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5
0
自我挑戰組

科技工作者健康自救指南系列 第 25

用更高 CP 值的方式復健

  • 分享至 

  • xImage
  •  

在前面的篇幅中,我們已經談過,在現有健保制度下,西醫與中醫在協助我們復健時各自都有其局限性。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混合運用中西醫,往往是更有效的方式。

西醫的強項在於「看得見」,就像遊戲中開啟了上帝視角。透過超音波可以觀察軟骨、肌肉、肌腱與韌帶的狀況,判斷關節內是否有液體滯留或發炎;X 光能看出椎間隙是否異常;此外還有核磁共振(MRI)、脊髓造影(Myelogram)等先進影像技術。

這些高端的檢查工具能幫助我們更精準地確認損傷程度,並據此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是需要手術?還是能透過放鬆與運動治療來恢復?如果狀況嚴重、需要手術,那當然得仰賴西醫的外科處理。

但若不需手術,則可以先透過中醫針灸來局部放鬆、減少發炎反應,在時間與費用上整體 CP 值較高。若完全依靠自費的徒手治療進行復健,以目前市場價格一小時約 1,600 元起跳來看,許多患者往往還沒治療完,就因費用過高而中途放棄。

所以先利用中醫的針灸,讓身體恢復到一定程度後,再進一步採用西醫的物理治療,由治療師指導進行伸展、強化與穩定訓練,幫助身體循序恢復。這樣「中醫放鬆、西醫重建」的混合治療方式,是我認為 CP 值最高的復健方式。


上一篇
治療原則共通點(下篇)
下一篇
自主放鬆與伸展工具選購(上篇)
系列文
科技工作者健康自救指南2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