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我盯著天花板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把 Grimo 開源,我還能靠它賺錢嗎?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生存問題。作為一人公司,我需要收入來維持開發。但同時,我深信開源的力量。
今天分享這個艱難決策的思考過程。
開源帶來社群貢獻,讓專案發展更快。透明度建立信任,用戶更安心。知識共享推動產業進步。還能建立個人技術影響力。
但現實很殘酷。
生活開銷需要穩定收入。雲端服務不便宜。全職開發需要回報。而且大公司可能直接複製你的專案。
我花了整整一週研究各種開源商業模式。
GitLab 的 Core 開源,靠 SaaS 和 Enterprise 版賺錢。Grafana 有 OSS 版本,但 Cloud 和 Enterprise 是收費的。Supabase 完全開源,靠 Hosted Service 獲利。Cal.com 開源核心,SaaS 優先。
每個成功案例都有共同點:開源版本「能用」,商業版本「好用」且「省心」。
我:如果開源了,用戶為什麼還要付費?
Claude:想想 VS Code,免費且開源,但 GitHub Codespaces
仍然賺錢。關鍵是:開源解決「能用」,
商業版解決「好用」和「省心」。
我:但我只有一個人,怎麼同時維護兩個版本?
Claude:不是兩個版本,是一個核心 + 增值服務。
像 Docker 和 Docker Hub 的關係。
這段對話讓我茅塞頓開。
完整的 AI 開發環境、本地專案管理、任務追蹤系統、文件管理、AI 助手整合(自帶 API Key)。
目標用戶:個人開發者、學生、開源貢獻者、小型專案。
價值主張:「你的資料,你的控制。完全離線,永遠免費。」
增加跨裝置即時同步、團隊協作功能、企業級權限管理、雲端備份與版本控制、託管 AI 服務(無需 API Key)、團隊分析儀表板。
定價模式:
// 共用的核心介面
interface SyncStrategy {
suspend fun sync(data: ProjectData): Result<SyncResult>
}
// 開源版實作:本地同步
class LocalSyncStrategy : SyncStrategy {
override suspend fun sync(data: ProjectData): Result<SyncResult> {
return localDatabase.save(data)
}
}
// 商業版實作:雲端同步
class CloudSyncStrategy : SyncStrategy {
override suspend fun sync(data: ProjectData): Result<SyncResult> {
return cloudService.sync(data)
}
}
// 依賴注入決定使用哪種策略
val syncModule = module {
single<SyncStrategy> {
when (BuildConfig.FLAVOR) {
"oss" -> LocalSyncStrategy()
"cloud" -> CloudSyncStrategy()
else -> LocalSyncStrategy()
}
}
}
enum class Feature {
CLOUD_SYNC, TEAM_COLLABORATION, AI_HOSTED
}
object FeatureManager {
fun isEnabled(feature: Feature): Boolean {
return when (BuildConfig.FLAVOR) {
"oss" -> feature in ossFeatures
"cloud" -> feature in cloudFeatures
else -> false
}
}
}
公開 Roadmap,讓社群知道專案方向。定期更新進度,建立信任。接受社群建議,共同成長。
給予貢獻者搶先體驗新功能的權利。提供免費雲端額度。讓他們參與功能決策。在 Contributors.md 中表彰。
GitHub Discussions 用於功能討論。Discord 即時交流。Twitter/X 發布更新。YouTube 教學影片。部落格深度文章。
競品分析發現,GitHub Copilot、JetBrains AI 都是 $10/月。Cursor 更貴。
Grimo Pro 定在 $9/月,心理感受是「比其他都便宜」。
用戶獲得開源版所有功能,加上雲端同步、AI 額度、自動備份、優先支援。總價值遠超實際價格,感知超值。
大公司複製:靠快速迭代和社群優勢對抗。
開源版太好:確保差異化功能明確。
維護成本高:自動化和社群貢獻。
付費轉換低:免費試用和漸進式定價。
如果付費用戶太少,Plan B 是提供諮詢服務。Plan C 是尋找投資。Plan D 是加入其他專案。
但我相信不會走到那一步。
程式碼清理:移除敏感資訊、加入授權標頭、檢查依賴項。
文件準備:README、貢獻指南、行為準則、安裝教學。
基礎設施:CI/CD、Issue 模板、Release 流程。
選個好日子,同時在 GitHub、ProductHunt、HackerNews、Twitter、Reddit 發布。
第一天的曝光很重要。
設定合理的月度目標。持續迭代。聆聽社群反饋。
Stars 和 Forks 數量。貢獻者數量。Issue 處理速度。PR 合併時間。社群參與度。
月經常性收入(MRR)。轉換率。流失率。用戶生命週期價值。獲客成本。資金消耗率。
過去:「這是我的程式碼,我的心血。」
現在:「程式碼是起點,執行力是關鍵。」
過去:「如果開源了,別人會偷走我的想法。」
現在:「開源帶來信任,信任帶來用戶。」
過去:「沒有護城河,怎麼競爭?」
現在:「社群就是最好的護城河。」
開源 Grimo 不是放棄商業,而是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
當用戶信任你的開源版,他們更願意為便利付費。
每週 40 小時:
GitHub Actions 處理 CI/CD。Dependabot 自動更新。Issue 自動標籤。PR 自動審查。Stripe 處理付款。
能自動化的都自動化,省下時間專注開發。
會有人只用不貢獻,正常。
會有人要求更多免費功能,堅持原則。
會有人 fork 後商業化,專注自己。
收入增長會很慢,要有耐心。
會很累,但值得。
選擇開源 + SaaS 的雙軌模式,是我作為一人公司創辦人的最佳平衡點。
對用戶:提供選擇的自由。
對社群:貢獻知識與工具。
對自己:可持續的發展。
這不是最簡單的路,但是最正確的路。
開源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商業是為了讓開源持續下去。
「最好的商業模式,是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而不是不得不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