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要教你:
如何把學術論文中那六張表格(描述 → 關聯 → 預測)的統計邏輯,
轉化成一篇以「社工如何運用生成式AI於長照日照中心」為主題的研究架構與文章設計。
我們要讓 AI 在長照現場不再只是科技名詞,而是實際能支持長輩生活品質的工具。
呈現「服務對象與社工工作現場的全貌」,建立背景基線。
類別 | 變項 | 說明 |
---|---|---|
長輩基本資料 | 年齡、性別、居住狀況、慢性病數量 | 描繪服務對象特性 |
社工服務類型 | 家訪、日照活動、電話追蹤 | 顯示介入頻率 |
AI 工具使用情形 | ChatGPT、NotebookLM、Odoo、Gemini | 描述生成式AI參與的實際比例 |
🔍 重點:這是「畫地圖」的階段。要先知道現場有哪些人、用了哪些AI、效果是否有初步差異。
觀察「生成式AI介入強度」與「長輩生活滿意度、認知狀況」之間的線性關係。
自變項 | 依變項 | 控制變項 |
---|---|---|
AI 互動頻率(每日、每週、每月) | 長輩幸福感得分 | 年齡、健康狀態、照護時間 |
AI 回應品質分數(由社工評估) | 長輩參與率 | 性別、教育、社交頻率 |
💡 舉例:β = 0.45 表示「每增加一次AI互動,長輩幸福感平均提升0.45分」。
探討生成式AI的「內容品質」是否會影響「社工介入滿意度」。
自變項 | 依變項 | 工具 |
---|---|---|
AI 回應的語調溫度(溫柔度/準確性) | 社工對AI輔助的信任分數 | Likert 五點量表 |
AI 建議落實率 | 長輩行動力分數 | 日照活動紀錄表 |
🧠 解釋:AI越「溫暖與準確」,越容易被社工採納並實踐。
將分析結果轉化為「風險倍數」語言,呈現 AI 在健康促進上的實際效益。
分層 | 勝算比 (OR) | 解釋 |
---|---|---|
高頻AI互動組 | 0.45 | 與低互動組相比,失智風險下降 55% |
中頻AI互動組 | 0.70 | 下降 30% |
低互動組 | 1.00(參考組) | - |
💬 重點解釋:勝算比(OR)是「事件發生的倍數」。
例如 OR = 0.45 代表 AI 高互動組發生失智的機率只有參考組的 45%。
分析社工AI素養是否為「中介變項」,影響長輩對AI活動的接受度。
自變項 | 中介變項 | 依變項 |
---|---|---|
AI 培訓時數 | 社工AI素養得分 | 長輩參與率 |
💡 實例說明:AI培訓時間越長 → 社工越會用AI → 長輩參與率越高。
將前述分析結果轉化為行動指標與政策建議。
面向 | 問題 | 改善建議 |
---|---|---|
隱私 | 長輩對AI語音紀錄不安 | 設計「非錄音版」AI介面 |
教育 | 社工AI應用落差大 | 建立AI輔導員制度 |
成效 | 無統一評估標準 | 建立AI服務評估量表(AI-SAS) |
✍️ 解釋:這張表不再是統計結果,而是政策與實務層面的「結論表」。
階段 | 原研究對應 | 本文主題對應 | 分析工具 |
---|---|---|---|
1️⃣ 描述層 | 表1 | 長照與AI使用現況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2️⃣ 關聯層一 | 表2 | AI互動頻率與幸福感 | Linear Regression |
3️⃣ 關聯層二 | 表3 | AI品質與社工滿意度 | Pearson Correlation |
4️⃣ 預測層 | 表4 | AI介入與失智風險 | Logistic Regression (OR) |
5️⃣ 中介層 | 表5 | 社工AI素養影響力 | Mediation Model |
6️⃣ 策略層 | 表6 | 倫理與制度建議 | Qualitative Synthesis |
在長照與日照中心中,社工不只是情感支持者,更是AI導演與倫理守門人。
透過這六層統計架構,社工可以學會如何讓生成式AI從「輔助回覆」進化為「行動夥伴」:
💬 用AI陪伴、用數據決策、用人性守護。
這正是「社會工作 × 生成式AI × 長照」的新三角平衡。
Chen, C.-T., Chang, Y.-T., Li, P.-F., Lin, C.-F., Huang, C.-C., Cheng, H.-L., ... & Lee, Y.-T. (2022).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scientific physical fitness, body mass index distribution, and overweight/obesity risks among adults in Taiwan. Medicina, 58(12), 1739. https://doi.org/10.3390/medicina581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