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0

長照3.0 × Odoo:從資料建構到雲端商業閉環

把「科技×醫院×社區」落到地上,讓每一筆照護資料都能轉成可衡量的價值

參考脈絡:

  • 🎬 2025 科幻電影《人造正義》:未來政府用 AI 取代法官審判人類(影片1影片2
  • 📰 今日工商時報:冠凱談長照3.0應以「科技×醫院×社區」三位一體,打造可規模化的照護生態(新聞連結

導言:從「人造正義」到「可被信任的長照AI」

《人造正義》把我們丟進一個關鍵提問:當 AI 參與裁決,人類如何信任?
回到長照3.0,這個問題一樣尖銳——AI 不是要取代照護,而是要讓每一個決策可追溯、可解釋、可覆核。台灣在超高齡社會的壓力下,長照2.0所奠定的服務供給,需要升級為3.0的資料驅動與雲端運營:把分散在醫院、社區與家庭端的行為、事件、感測、成本與成效,變成一套能運轉的商業閉環

本文給出一條Odoo 為切入點的資料建構邏輯
以 Odoo 的模組化 ERP/應用框架承接一線作業與收支資料,向下打通FHIR/ETL/湖倉邊緣裝置,向上連接鑑別式AI(預測/警示)生成式AI(紀錄/溝通),最後以治理與審計封頂,繞出「用得起、管得住、能長大」的長照3.0雲端商業模型。


一、為什麼以 Odoo 作為長照3.0的「系統骨幹」

  • 模組化/低門檻:採購、排班、人資、財會、專案/任務、Field Service、門市/倉儲、IoT 等模組現成;以低代碼(Studio)快速客製流程與表單。
  • 一線資料即時進帳:把實際照護任務(到宅、日照中心、社區據點)變成工單/任務/里程/耗材,自動落地到成本與收款
  • 開放可擴充:Python/OWL 架構,API 友善,易於串接 FHIR/HL7、IoT MQTT、ETL/Lakehouse
  • TCO 可控:在地私有化、雲端託管、混合部署皆可;先 MVP 後擴張,避免一次性大投入。

關鍵觀念:長照3.0不是先選 AI 模型,而是先把資料「能進、能出、能對齊」;Odoo 承接作業面,等於把 AI 的「養分」與「驗證數據」穩定產出。


二、核心資料模型藍圖(以 Odoo 模組對應)

業務實體 典型欄位 Odoo 對應
個案/家屬(Beneficiary/Family) 身分/地址/聯絡、同意/拒絕、照護等級 Contacts、Sign(同意書)、Knowledge(衛教)
評估與照護計畫(Assessment & Care Plan) 量表分數、風險等級、週期目標 Projects/Tasks、Spreadsheet、Studio自訂模型
排班與任務(Scheduling & Visits) 到宅時間、里程/交通、任務類型、耗材 Field Service、Timesheets、Fleet
感測/IoT(Vitals & Events) 血壓、血糖、步態、跌倒事件 IoT、MQTT Connector、自訂Webhook
費用與給付(Billing & Claim) 單價、計價規則、健保/政府給付 Accounting/Invoicing、Subscription
成效追蹤(Outcomes) 再入院率、跌倒率、滿意度 KPIs Dashboard、Spreadsheet、Data Export
法規/審計(Compliance) 存取紀錄、版本、追蹤碼 Audit Log、Access Control、Sign

小結:任務即資料,資料即成本與成效。把每次到宅/日照服務拆成任務工單,自動生成成本、營收與KPI,變成 AI 的訓練與驗證素材。


三、雲端技術架構(從邊緣到湖倉)

  1. 邊緣/端點:血壓計/穿戴裝置/居家感測器 → Gateway(MQTT/HTTPS)。
  2. Odoo 應用層:排班、任務、簽到、耗材、發票、收支對帳。
  3. 資料匯管
    • FHIR/HL7 介面(醫院EMR對接、出院小結、用藥清單)
    • ETL / ELT:批次 + 事件流(Kafka/Redpanda),進入 Data Lakehouse(Parquet/Delta/Iceberg)。
  4. AI 層(雙軌)
    • 鑑別式AI:跌倒風險、再入院風險、失智惡化、營養不良偵測。
    • 生成式AI:到宅紀錄摘要、用藥衛教、家屬Q&A、客服回覆。
    • RAG/知識庫:以機構SOP/醫囑/地區資源為來源;所有回答落地審計
  5. 治理/安全:PII 加密、憑證化同意、RBAC/ABAC、審計軌、資料保留政策(Retention)。
  6. 可觀測性:任務時延、模型漂移、資料品質(空值、異常值、重複)。

四、AI 雙軌策略:把「幻覺」變成可控的創造力

  • 鑑別式(Discriminative)= 債券軌:風險分層、警示、分類與預測,直接連動工單與排班
  • 生成式(Generative)= 股票軌:敘事、衛教、溝通、紀錄初稿,但不直通核心決策
  • 除錯成本(Debug Cost)閘門
    1. 生成草稿 → 2) 規則 + 鑑別式模型交叉校驗 → 3) 人審 → 4) 入帳。
  • 為 AI 而作(Write for AI):把介面、表單、量表、衛教素材標準化/結構化,讓 AI 更少誤解、更好驗證。
  • 地端/專區模型:對涉及醫療或敏感資料的生成任務,優先採私域LLM/RAG,降低資料外洩風險。

📈 股票(生成式AI):
像股票一樣「波動大但有爆發力」。
生成式AI能快速創造內容、激發靈感,在行銷、文案、簡報、教育等容錯高的場合很亮眼,帶來短期的創造與曝光價值。
但它的輸出有「幻覺」風險,穩定性不夠,不適合核心決策或財務應用。

💰 債券(鑑別式AI):
像債券一樣「報酬穩定但成長慢」。
鑑別式AI靠分類、預測與風控模型支撐營運,帶來長期、可量化的生產力與節流效益。
雖不炫,但真正影響企業獲利與成本。

生成式AI讓企業「看起來更聰明」;鑑別式AI讓企業「運作得更穩」。

這樣的比喻讓非技術背景的經理人能快速理解——
AI 不是選一邊站,而是像投資組合一樣,需要「股票(創新)」與「債券(穩健)」的平衡配置。


五、三個可落地的流程範本(即開即用)

1) 跌倒風險 → 任務派發

  • IoT 連續步態/活動量異常 → 風險分層(鑑別式)→ 產生「家訪加密集視訊」任務 + 家屬提醒 → 成效(30天未跌倒)回寫模型。

2) 出院銜接 → 居家照護

  • 醫院 FHIR 出院小結 → Odoo 產生照護計畫與排班 → 生成式 AI 產出「用藥+復健」衛教稿 → 人審 → 推送家屬。

3) 認知訓練 × 家屬陪伴

  • 週期評估量表(MMSE/MoCA)→ 鑑別式預測惡化風險 → Odoo 自動安排「認知訓練套件」與線上活動 → 生成式 AI 客製提醒話術 → KPI(參與率/分數變化)。

六、商業閉環(長照3.0 × Odoo 版)

環節 來源/行為 數據產出 AI 介入 變現/節流 反饋
1. 引流/評估 醫院轉介、社區據點、家屬諮詢 基本資料、量表 生成式:回覆與流程導航 降低客服人力 回填諮詢→轉換率
2. 照護計畫 個案評估、醫囑 風險分層、目標 鑑別式:風險/資源分配 提升人均產能 計畫成功率
3. 任務執行 到宅/日照/視訊 工單、耗材、時數、IoT 生成式:紀要初稿 縮短文書時間 文書時長 KPI
4. 計價給付 政府/保險/自費 計價規則、對帳 —— 現金流穩定 DSO、毛利率
5. 成效追蹤 再入院/跌倒/滿意度 成效指標 鑑別式:效果估計 佐證續約/擴點 因果歸因
6. 內容增殖 SOP/衛教/常見問答 可重用知識 生成式:內容擴寫 降低教育成本 知識點擊/完讀
7. 模型增強 新資料入湖倉 標註/偏差檢測 MLOps/漂移監控 模型壽命延長 回圈再訓練

幻覺的創意(受控使用):在「內容增殖」環節,允許生成式 AI 進行多版本衛教文案/陪伴話術的創意擴寫,但透過關鍵詞黑名單、臨床規範白名單、相似度比對人審把關,將「創造力」鎖在低風險成本的區域。


七、KPI 與治理儀表(給經營者看的最小集合)

  • 作業效率:每單位時數服務量、文書時長(↓)、派工命中率(↑)
  • 醫療成效:30/90天再入院率(↓)、跌倒率(↓)、營養風險(↓)
  • 財務健康:DSO(應收天數↓)、毛利率(↑)、政府給付核銷成功率(↑)
  • 資料品質:欄位完整度、異常值比例、裝置在線率
  • 模型治理:漂移指標、人工覆核率、AI 產出修訂率、事故零報告(Near-miss)登錄率

八、合規與資安(把風險前置到設計裡)

  • 最小可行資料(MVD):任務場景只收集所需欄位,避免過度蒐集。
  • 分區部署:醫療識別資料與一般營運資料物理/邏輯分區;生成式任務優先走私域LLM/RAG
  • 可追溯性:每一次 AI 產出保留「資料來源、提示、版本、覆核者、時間戳」。
  • 同意與撤回:多語介面+電子簽章(Odoo Sign),同意變更即時生效。
  • 外部稽核介面:一鍵導出審計報表(來源、處理、去向、保留期)。

九、落地路線圖(365 天)

  • 0–90 天(MVP)
    • Odoo 上線:Contacts/Projects/Field Service/Accounting
    • 三個關鍵任務模板(到宅、日照、視訊)+費用規則
    • IoT 基礎接入(1–2 種裝置)
  • 90–180 天(擴充)
    • FHIR/HL7 對接兩家合作醫院
    • Lakehouse + ETL 上線、首批 KPI 儀表
    • 鑑別式模型:跌倒風險、再入院風險 PoC
  • 180–365 天(規模化)
    • 生成式 AI:紀要/衛教稿(私域RAG)+人審
    • 多點營運、財務對帳自動化、審計報表
    • 模型治理與漂移監測常態化

十、結語:把「信任」寫進系統,把「價值」寫進資料

《人造正義》提醒我們,AI 參與決策的前提是信任與可追溯
長照3.0 要成功,靠的不是單點炫技,而是從 Odoo 把作業—財務—資料—AI 串成閉環

  • 任務流讓每次服務變成可計價、可驗證的事件;
  • 資料流讓每份紀錄變成可訓練、可解釋的模型養分;
  • 價值流讓每一塊投入都能回到成效與現金流。

先有骨幹,後談AI;先有數據,後談智慧。
這是把長照3.0真正落到地面的最短路。


附錄A|核心關鍵字(給團隊對齊用)

Odoo、Field Service、FHIR/HL7、Data Lakehouse、ETL/ELT、MQTT、RAG、鑑別式AI、生成式AI、除錯成本(Debug Cost)、人審(HITL)、漂移監控、審計軌(Audit Trail)、RBAC/ABAC、DSO、MVP


附錄B|專有名詞

  • 鑑別式AI(Discriminative AI):做「判斷/預測」用,像把人分群、算風險。
  •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做「產生內容」用,寫文字、做圖、產生紀要。
  • 幻覺(Hallucination):AI 生成看似合理但不真確的內容。
  • 除錯成本(Debug Cost):你發現並修正 AI 錯誤要花的時間/金錢。
  •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先到資料庫找答案,再由生成式AI整理成說人話的回覆。
  • FHIR/HL7:醫療資料交換標準,讓醫院系統彼此聽得懂。
  • Data Lakehouse:同時支援資料湖與數倉的存取與治理,一次滿足原始與分析。
  • DSO(Days Sales Outstanding):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反映現金回流速度。
  • HITL(Human-in-the-Loop):關鍵步驟由人覆核,避免 AI 直接落地造成風險。
  • Audit Trail(審計軌):誰、在何時、用哪些資料、做了什麼改動的完整紀錄。

參考連結


上一篇
從 Odoo 架構思考:BPaaS 平台建置的難度、成本與「人」的現實挑戰
系列文
以 Odoo 雲端進銷存為核心,探索小型企業數位轉型新方向: 從進銷存、CRM 到 IoT 應用結合開源5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