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TD 導讀聚焦兩大科技應用突破:
一是醫療領域中生成式 AI 的落地實例;
二是量子運算邁向實用化的里程碑成果。
文章採 IMRAD 結構(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解析兩個案例:
在當前科技浪潮中,「生成式 AI」與「人工智慧應用」已成為各領域焦點。生成式 AI 指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或多模態 AI 系統,自動生成文字、影像與語音等內容;而廣義的 AI 應用則涵蓋資料收集、模型訓練、預測判斷與實務部署的整體流程。
台大醫院的研究展示了 AI 如何於臨床場景中快速預測細菌抗藥性,縮短診療時間;Google 的量子運算成果則證明了量子演算法的可驗證性,突破傳統計算瓶頸。兩者共同展現 AI 技術「從資料到決策」的轉化潛能。
兩項突破雖分屬不同領域,但具共同特徵:
生成式 AI 不僅能「生成內容」,亦能「生成理解」:
本文分析了台大醫院 AI 抗藥性預測與 Google 量子迴聲演算法兩項技術突破。
兩者共同體現了生成式 AI 與 AI 應用的核心精神:
從資料到決策,從理論到實務。
對台灣醫療與智慧長照產業而言,這不僅是科研進展,更是未來醫療決策、預測模型與健康管理的啟動信號。
當生成式 AI 與專業應用深度結合,將催生「智慧化」「即時化」「普惠化」的全新醫療與照護生態。
李建璋(2025年11月6日)。台大醫院再寫里程碑!李建璋教授領軍「AI輔助細菌抗藥性預測」奪國際首獎。Yahoo奇摩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5%A4%A7%E9%86%AB%E9%99%A2%E5%86%8D%E5%AF%AB%E9%87%8C%E7%A8%8B%E7%A2%91-%E6%9D%8E%E5%BB%BA%E7%92%8B%E6%95%99%E6%8E%88%E9%A0%98%E8%BB%8D-ai%E8%BC%94%E5%8A%A9%E7%B4%B0%E8%8F%8C%E6%8A%97%E8%97%A5%E6%80%A7%E9%A0%90%E6%B8%AC-%E5%A5%AA%E5%9C%8B%E9%9A%9B%E9%A6%96%E7%8D%8E-061833074.html
聯合報 UDN(2025年11月6日)。AI幫忙對抗超級細菌!台大醫院「AI抗藥性預測」奪國際首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122216
自由時報健康網(2025年11月6日)。AI預測抗藥性錯誤率降至10%以下!台大醫院榮獲國際獎項。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36786
台灣聲報 Taisounds(2025年11月6日)。AI協助細菌抗藥性預測 台大醫院研究獲國際肯定。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92/223737
iThome(2025年10月31日)。AI趨勢周報第279期:比超級電腦快上13,000倍!Google成功執行量子迴聲演算法還可驗證。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72015
Google Blog(2025年10月29日)。Quantum Echoes on Willow: Verifiable Quantum Advantage Achieved.
https://blog.google/intl/zh-tw/company-news/technology/quantum-echoes-willow-verifiable-quantum-advantage/
TechNews 科技新報(2025年10月23日)。Google 宣布量子電腦突破「量子迴聲」演算法實現可驗證量子優勢。
https://technews.tw/2025/10/23/quantum-echoes-google-willow-quantum-chip/
Money UDN 財經網(2025年11月1日)。量子電腦再突破!Google 演算法可驗證且快 13,000 倍。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9093061
── END/TD 本期專題:生成式AI與應用的雙核心革命 ──
| 名稱(中文) | 名稱(英文) | 簡要說明 |
|---|---|---|
| 生成式人工智慧 |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AI) | 一種能自動產生文字、影像、音訊等內容的 AI 模型,常以大型語言模型(LLM)或多模態架構為核心。 |
| 大型語言模型 |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 以巨量語料訓練的 AI 模型,能理解與生成自然語言,如 ChatGPT、Gemini、Claude 等。 |
| 人工智慧應用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AI Application) | 廣泛指將 AI 技術導入特定領域(如醫療、教育、產業)的實際使用案例。 |
| 台大醫院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NTUH) | 臺灣頂尖醫學中心,本文案例主角之一,開發「AI 輔助細菌抗藥性預測」系統。 |
| 李建璋教授 | Prof. Chien-Chang Lee |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教授,主導 AI 抗藥性預測研究並獲 IDSA 國際獎項。 |
| 細菌抗藥性 |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 指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受力,使治療效果降低。 |
| 抗藥性預測模型 | Antibiotic Resistance Prediction Model | 利用 AI 分析細菌質譜資料,預測抗藥性並建議治療方案的演算法模型。 |
| 質譜儀 | Mass Spectrometer (MALDI-TOF MS) | 一種可分析分子質量與結構的儀器,用於鑑定細菌種類與抗藥性特徵。 |
| IDWeek | IDWeek (Infectious Diseases Week) | 美國感染症學會(IDSA)主辦的全球感染醫學年會,屬國際頂級學術會議。 |
| 抽象獎/首獎 | Abstract Award / First Prize | IDWeek 年會評選的學術獎項,用於表彰傑出研究成果。 |
| Google 量子 AI 團隊 | Google Quantum AI Team | Google 的量子計算研發部門,負責開發量子晶片與演算法。 |
| Willow 晶片 | Willow Quantum Processor | Google 最新一代超導量子處理晶片,用於執行「量子迴聲」演算法。 |
| 量子迴聲演算法 | Quantum Echoes Algorithm | 一種可在量子系統中利用干涉與反演技術重現訊號的演算法,提升可驗證性。 |
| 量子優勢 | Quantum Advantage | 指量子電腦在速度或效率上明顯超越傳統電腦的狀態。 |
| 可驗證量子優勢 | Verifiable Quantum Advantage | 量子計算結果可被其他系統重現驗證的特性,提升可信度。 |
| 建設性干涉 |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 量子波動疊加時振幅相加、訊號放大的現象,是量子運算關鍵原理。 |
| 生成理解 | Generative Understanding | 生成式 AI 除了產出內容外,也能生成「資料間的理解與結構化洞見」。 |
| 智慧長照 | Smart Long-Term Care | 結合 AI、IoT、資料分析的長期照護模式,用於提升高齡者健康管理。 |
| 可解釋性 | Explainability / Interpretability | 模型決策過程可被人類理解與檢驗的程度,AI 應用的重要安全指標。 |
| 可驗證性 | Verifiability | 結果可被他方重現驗證的特性,是科研與 AI 應用的可信基礎。 |
| 時間效率革命 | Time-Efficiency Revolution | 指 AI 或量子技術顯著縮短資料分析與決策所需時間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