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DAY 22
4

拜書學藝系列 第 22

《如何閱讀一本書》〈Chapter 10 公正的評斷一本書〉- 5 化解爭議

爭議是教導受教的一個過程。

我們應該要準備好改變自己的想法,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
雙方的歧見有可能是其間有誤解或盲點。


在爭論中,應該可能是教導別人,也可能是自己受教的機會。
化解爭議

爭議是教導受教的一個過程。

對於同一個知識的所謂爭議,
並不像是自己的物質擁有物那樣,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大家各有各的意見,然後各持己見,大家互不侵犯。

在與別人對話時,就算有不同的意見,最後總還是有希望達成共識。

知識是可以溝通傳達的,爭議可以在教學中獲得解決。
只要排除誤解、增加知識,就能解決這些爭論。

我們應該要準備好改變自己的想法,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
雙方的歧見有可能是其間有誤解或盲點。


在爭論中,應該可能是教導別人,也可能是自己受教的機會。

分析閱讀的第十一個規則是:
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做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雖然知識很有可能無法是絕對的,
但可稱之為知識的絕非個人角度或片面想法,背後一定要有理論或證據支持


上一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Chapter 10 公正的評斷一本書〉- 4 避免好強爭辯的重要性
下一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Chapter 10 公正的評斷一本書〉- 6 批評式閱讀的條件(第十章回顧)
系列文
拜書學藝28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1 則留言

0
ted99tw
iT邦高手 1 級 ‧ 2013-10-23 12:28:19

在做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施一作用力必得到反作用力,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出現亦同時消失。”

牛頓說這定律是沒有理論基礎的,阿不知要如何評斷...

看更多先前的回應...收起先前的回應...
ringo iT邦新手 4 級 ‧ 2013-10-25 00:28:21 檢舉

在第九章的找出論述中有提到
論述可能由以下推導而來

  1. 每個論述都是一些對某事物的聲明,所以我們除了掌握到聲明以外:
    也最好要把這個聲明的原因、理由找出來。
  2. 要可以區別出這個論述是如何得出的。 ( 歸納法 / 演繹法 )
  3. 知道哪些是屬於有根據有證據的,哪些是作者使用的假設。

理論基礎並非如此狹隘,以您所提出的例子
應該可屬於第二項

另外還有些不言自明的主旨是不需要再證實,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他們來自一般的經驗,也是普通常識的一部分,而不是有組織的知識;
不隸屬於哲學、數學,卻更接近科學或歷史。
稱為Common notion

ted99tw iT邦高手 1 級 ‧ 2013-10-25 07:36:30 檢舉

ringo提到:
應該可屬於第二項

那就請樓主幫牛頓個忙,“歸納或演繹”反作用力論述...

ringo提到:
還有些不言自明的主旨是不需要再證實,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可試舉例子一二嗎...疑惑

ringo iT邦新手 4 級 ‧ 2013-10-25 17:30:07 檢舉

我想我們主要是在討論如何閱讀,我也是第一次看《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
並且想慢慢和大家分享,若您在閱讀不論是牛頓的反作用力論述或任何其他書籍文章而無法理解;
我想您也可以閱讀一下此書,看看是否對您有幫助。

當然如果您閱讀後覺得我對此書的內容有所誤解,也歡迎一起討論。

還有些不言自明的主旨是不需要再證實,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書中所提到的例子為:
我的父親的父親,稱作祖父。

這是屬於不需要再證實,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ted99tw iT邦高手 1 級 ‧ 2013-10-25 20:13:52 檢舉

ringo提到:
還有些不言自明的主旨是不需要再證實,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牛頓的反作用力即屬此類,無理論基礎,亦不需演繹也歸納不得。但雖無理論基礎,卻不影響後人的利用與評斷。

ringo提到:
在書中所提到的例子為:
我的父親的父親,稱作祖父。

此例似為兒戲,既為定義,又有啥可證,是唿嚨大家文字遊戲嗎?

既為讀書心得,當以體會為主,若僅照本宣科,處處教條,不覺浪費生命?

ringo iT邦新手 4 級 ‧ 2013-10-27 23:49:53 檢舉

謝謝您的指較,閱讀此書本意本來就是要讓自己更能夠體會一本書的意涵,
亦即代表我認為自己在這部分尚有不足。

既為讀書心得,當以體會為主,若僅照本宣科,處處教條,不覺浪費生命?

是很有道理的,在此書閱讀過的章節中,我有體會
我們要確定的是自己真的吸收主旨,而不只是吃掉印有那些句子的記憶吐司。

對於反作用力理論我的了解並不多,僅以自己的行為做判斷來歸類;
應當要真正吸收了解後,再與您溝通才是。

但實在無法等到完全了解,就給了您回應。
根據我所接觸過的訊息,認為歸納演繹或不言自明,都是有可能的。
故想分享給您,讓您做判斷。
而我回應中所提及歸納演繹,僅是自我的猜測或許較接近此,或較容易被您認同。
當然我現在也尚未對此理論做深入研究,並不甚明白此理論為何更應屬於不言自明。

關於書中所提的例子
我的父親的父親,稱作祖父。

我一開始並不明白,也覺得可笑。
但幾經思索後,覺得此資訊確實符合其所定義之條件。
雖然簡單、也無根據,但應該不是錯誤知識。

對於此次分享,目標並非邯鄲學步,
而是盡量想能以自己的言語及例子做表達。

由於也是初探此書,怕讓大家有誤解。
部份若仍需時間慢慢消化的內容,會以書中提及的為主。

還有另一目標是,希望能夠將知識圖形化,讓他更容易被記憶及理解
但思考並繪製圖形讓我文章常常幾乎來不及發,至今僅有前幾篇,和零星幾篇做到。

讀本書,就像學習任何東西一樣;

我希望能夠吸收到前人的經驗和建議,先從一步一步模仿開始;
最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做一件事前,該知道的要先知道;
縱然閱讀是一種動作一種體會,仍然可理論學起;
我也尚在理論中努力學習,尚未實做此法。

當然往後會繼續練習,若有幫助或體會,屆時再和大家分享。

ted99tw iT邦高手 1 級 ‧ 2013-10-28 07:44:10 檢舉

加油~ 謝謝

我要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