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跟一個 Google 以前的主管聊天,我提到 Instagram 的成功(他們在僅僅幾周內就有五十多萬的下載數),我問他「為什麼 Google 做不到?」
我知道一些答案,畢竟我看著 Microsoft 被一大票的創業家超過。
我告訴他一些我的理論,而他告訴我他在內部看到了什麼。結果變成他在跟我說 Google 的種種,Google 內部,他們知道他們有創新的問題(看看 Google Wave 或是 Buzz 是怎麼搞砸的),而且在試著要重新建立他們的內部的文化來幫助企業的專案可以持續創新。
Google 沒辦法讓他們團隊保持足夠小。Instangram 一開始只有兩個人,他們在 DogPatchLabs 租了一張桌子(我第一次與 Instagram 的團隊見面是在 DogPatchLabs)。跟我聊天的那個前主管跟我說 Google Wave 有超過三十個人在那個團隊裡面。他有創過業已經知道人月的神話了。他說每個你加到團隊的人,每個循環的速度就會下降。他告訴我一個故事,Larry Ellison 是怎麼讓團隊有效率的,當一個團隊沒有生產力時,他每幾個月就會過來然後說:「讓我幫你們。」他怎麼幫?他把其中一個人移出團隊直到這個團隊開始有產出並且停止沒有效率的會議。
Google 沒辦法像 Instagram 減少範圍(scope)。Instagram 一開始的產品跟他們後來發佈的有很大的差別(根據 Techcrunch ,他們還因此遇到了些麻煩因為他們的投資者 Andreesen Horowitz)。一開始做的服務不只有拍照,但他們認知到他們沒辦法把這麼大的服務做好,所以他們不斷地捨棄功能。Instagram 可以這樣做,Google 不能。想像你走到 Larry Page 的辦公室跟他說:「你知道我們在做的新的社群平台吧?我們把 90% 的功能捨棄吧。」Google 要跟 Facebook 競爭,Instagram 只要跟他自己競爭。就像 Andreesen 說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我喜歡的公司向 GoPro 或是 SmugMug 從來不會去找風投,「go for the home run」的壓力摧毀了不少公司。
在 Google 如果一個產品變得很成功,它會得到很多資源及人。想像你在 Google 工作,其中 20% 自由的時間,你會想要繼續花在無聊的專案上?不,你會想要加入很酷的專案像 Instagram 這樣被全世界喜愛有一堆人使用的產品。如果 Instagram 的團隊在 Google 裡面,他們需要處理成千上萬的 Email 跟在他們辦公室附近晃來晃去想要參與的人們。我真的看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我在 Microsoft 的一個小團隊裡時,當開始有點成功時,我們受到大家的喜愛(enamored),我們拿到一堆資源。
Google 強迫他們工程師使用自己的環境,而這不是為小的專案所開發的。在 Google 裡你不能使用 MySQL 和 Ruby on Rails。你寫的任何東西都要部署在他們內部的資料庫,他們叫它「Big Talbe」。這不是設計給很小的專案用的。工程師告訴我這困難開發,而且也不像外面的工程師可以用的工具那個有效率。
Google 的服務必須支援所有的平台。在這個例子裡,想像 Google 的工程師說:「我們只會先支持 iPhone。」(Instagram 現在只有支援 iPhone)他們會被轟出房間。Google 必須支援全世界。我記得 Microsoft 的團隊開發進度被拖慢,因為他們需要確保他們的產品在各個語言環境下測試都很順利。哇,有些畫面在由右往左讀的語言下有問題,這不行,回去把它修好。Instagram 沒有這種問題,他們可以說:「我們只提供英文版本,對其他人只能說很抱歉了。」。
Google 的工程師沒辦法像 Instangram 一樣將 Facebook 整合到他們的產品裡,這讓他們很難接觸到新的使用者。我這週下載了幾個 iPhone app,我註冊然後加朋友,只需要點擊我 Facebook 的帳號。我的朋友都在 Facebook 上,在 Google 我沒一個跟 Facebook 一樣好的社群網路,Instangram 可以用任何他們想要用的系統,Google 必須要付「strategy taxes」。(我們在 Microsoft 這樣稱呼)
Google 沒辦法在半公開的情況下開發。幾週前 Kevin 展示 Instagram 給我看並裝在我的手機上,他要我保持低調,但他沒有要我簽保密協議,他也知道其實如果我洩一點密會對他有幫助(我沒有)。他在這個時間點需要的是熱情的使用者,可以試用然後給他回饋,測試有沒有 Bug。現在 Google 說「we eat our own dogfood」,但事實上你需要公司以外的人來試用,可是 Google 辦不到,因為這會導致一系列的潛在的問題。Instagram 沒有任何潛在的問題需要擔心,所以把產品展示給別人他們感到很自在(當我知道時,已經有好幾百人在使用 Instagram,我在正式發佈好幾週以前就已經有 Instagram 了)。我看到很多 bug 因為這種回饋而被修復,這些早期使用者是非常相信這個產品的。
Google 沒辦法使用 Eric Ries 風格的技巧。Eric 的 lean startup 方法倡導在打造產品前要確保使用者需要什麼。另一方面,Google,光要發布一項產品,就要確保他的服務可以擴展到成千上萬人可以使用的規模。Google Wave 失敗了,一部份,是因為他沒辦法跟上第一波使用者,而且開發非常地緩慢(而且這還是在有邀請機制下,成長速度不斷的以非常不合理的速度下降)。
所以一家大型的東司要怎麼創新?這個嘛,第一種方法,Google 可以透過買下像 Instagram 這樣的公司來創新;第二種方法,Google 可以把它強大的力量用在小公司根本不敢想的地方上。比如:自動駕駛(我有一個史丹佛中心研究自動駕駛的影片,顯示這些車子怎麼自己開的,你可以看到要打造這樣的東西需要超過兩個人的團隊,雖然這示範 Google 也可以有小團隊的力量,Google 自動駕駛的演算法最多被一個人所主導,這是我知道的)。
其他方法?open source 怎麼樣?打造一個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寫程式,並加入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坐在哪裡開會然後看著提案被否決掉。在 Rackspace(我工作的 Web 公司),我們注意到 OpenStack 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滿酷的創新,是由根本不在 Rackspace 工作的加入的。我看看矽谷最酷的公司,像 Cloudera,我發現共同的心理:他們知道他們會因為團隊變大而開始變慢,所以他們試著打造一個系統,讓創意的開發者可以在不受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加入有價值的東西。像 TEDx,他們在全世界有上千個演講是用 TED 冠名的,但是在一個不需要太多驗證(approvals)的方式裡底下進行。這讓他們保持創新,就算他們核心停止創新,外面的人還是不斷的在創新。
Sachin Agarwal,Posterous 的其中一的創辦人,跟上面的這些評論有相同的看法,在他文章裡將他在 Apple 工作時學到了什麼。(小團隊法則)
Sachin Agarwal, one of the founders of Posterous, echoes these comments in a post about what he learned working at Apple (Small teams rule).
這裡有些結論(lesson)看起來確實有點違反直覺。把人從團隊中移出可以增加產能?但我在世界上最棒的科技公司的旅程上,不斷一遍又一遍的聽到這個故事。
所以你呢?你在你的工作上有看到一樣的問題嗎?什麼時候我應該把問題指出來並且修正它?
原文:Internally, Google Knows It Has An Innovation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