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大家,請大家想一想
如果公司給了你一張舞台劇的票,最好的位置,當天颱風來襲,狂風暴雨,但未達停班停課標準,不過你家附近到處淹水,如果你要去得涉水一陣子才到的了,請問你會不會去?
先思考 30秒吧!
如果票是你自己買的請問你會不會去?
也請思考 30秒
大部分人在情境一都會選擇不去,因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但情境二卻選擇會去,因為捨不得自己所花掉的錢.
假設票是你自己花六千元買的,到了門口你發現票不見了,你會不會再花六千元買一張?
請思考 30秒
如果票還沒買,你帶了六千元準備去現場買票時,發現錢不見了,你是否會再花六千元買一張票呢?
思考 30秒
大部分的人在情境三會選擇不買了,但是情境四卻會選擇再買一張,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兩種情況下所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都是損失六千塊,都是要不要買票的問題,但是為什麼在這兩種情況下給出的答案卻完全相反呢?
其實在我們的心裡會把已經購買的票歸在娛樂類花費裡,在情境三裡,當票不見了如果重買一張,這個花費也要歸在娛樂類裡的支出,所以問題就會變成要不要為了娛樂而付出總計一萬兩千元的票,很多人在衡量後會選擇放棄去看舞台劇.
但是在情境四中,不見的錢是沒有指定用途的,它不算在娛樂類的花費,而本來就打算花六千元看舞台劇,所以買一張票花的還是六千元,歸在娛樂類的支出,這本來就是在計畫之中的,所以會選擇購買一張票.當然人還是會為了自己弄丟錢而懊惱自責,但還不至於放棄看舞台劇,因為那兩筆錢是不同類別的支出.
其實情境二,三,四都是屬於沈沒成本的陷阱.
沈沒成本的意思就是已經付出不可回收的成本.
如果以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那麼我們到底要繼續看呢還是站起來走人呢? 我們應該用什麼來做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