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Software Development

敏捷 30 天養成計劃系列 第 12

敏捷小班~Scrum 完成的定義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190913/20106486TZvpTNtZfo.jpg

完成的定義

『完成的定義』是開發團隊與產品負責人的一種共識,對產品的品質與完成程度的一種檢核標準(Checklist),在每個『衝刺週期』中對『衝刺內的故事』,除了『驗收條件』外的最低要求,我認為完成定義是對產品上線最低門檻,如果產品無法通過『完成的定義』的檢核就不應該上線。

在 Scrum Guide 中的定義

當一個產品待辦工作事項或者產品增量被描述為「完成」時,每個人都必須了解什麼是「完成」之定義。 雖然這會隨著 Scrum 團隊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成員們必須對什麼叫做工作完 成有共識,如此才能確保透明性。 這就是 Scrum 團隊對「完成」之定義,並且用它來評估產品增量上的工作是否完成。
同樣的定義用來指導開發團隊,讓團隊知道在衝刺計劃會議中可以選擇多少產品待辦事 項。 每一個短衝的目的是交付潛在可發佈的功能增量,而這些功能符合 Scrum 團隊目前對 「完成」之定義。
開發團隊在每個衝刺交付產品功能的增量。 這個增量是可用的,因此產品負責人可以選擇立即發佈它。 如果「完成」之定義對增量來說是開發組織的慣例、標準或指導方針的一部分,那麼所有的 Scrum 團隊都必須要遵守。
如果增量的「完成」不是開發組織的慣例,那麼開發團隊就必須對這個產品訂下一個合適 的「完成」之定義。。如果有多個 Scrum 團隊在同一個系統或產品發佈上工作,那麼所有 的開發團隊就必須一起訂下一致的「完成」之定義。
每個增量都是遞加於先前的增量,並經過徹底地測試以確保所有增量都能一起運作。 隨著 Scrum 團隊的成熟,可以被預期的是,他們對「完成」之定義將擴大到包含更多更嚴 謹的標準以達到更高的品質。當使用了新的定義,可能會發現一些之前已「完成」的增量 需要更多的工作。 任何一個產品或系統都應該有一個「完成」之定義,作為工作的標準。

完成的定義的程度

每個團隊(產品負責人及開發團隊)在不同的時期,對『完成的定義』會有不同的詮釋,也因此『完成的定義』是『因時制宜』,而不是『一成不變』。
任何事情在不同人的心中或許有不同的『完成的定義』,但對於團隊來說有一致的『完成的定義』是非常重要的。

有做、做完、做對、做好、做極致

其實每一件事,我們都可以在開始前評估一下,這件事我們想像中的『完成』的程度,舉例來說:老師指派了十道數學題給學生練習。
『有做』的同學只是把答案隨便填上,不管懂不懂題目或有沒有做完。
『做完』的同學會把題目看完也確認過,但不保證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做對』的同學的想法是把題目看懂也對過答案,確認答案是否正確。
『做好』的同學的想法是把練習做完後,也努力去理解相似的題型,並把錯誤的題目訂正。
『做極致』的同學的想法是除了把老師給的題目練習完,還會找一些新的題目練習,再次的確認是否真正理解,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型是否都能計算正確。甚至花時間去教不會的同學。
因為團隊的成熟程度不同,初期對『完成的定義』可以求有『做完』或『最對』,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團隊越來越精進,就可以調整『完成的定義』到『做好』,最後達到『做極致』的地步。

延伸閱讀

【文思不藏私】敏捷 30 天養成計劃~搶先看


上一篇
敏捷小班~開發團隊
下一篇
敏捷小班~Scrum 使用者故事
系列文
敏捷 30 天養成計劃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