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完兵投入社會的時候,家裡也剛好出了些事情,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份工作。當時,Flash 因為 iPhone 的出現而沒落,所以當下選擇可以是回到設計的本業、網頁設計師或者是繼續找 Flash 工作試試看(沒落,但它還是存在的)。
而無論哪一種,其實我當下的選擇是 "看哪個薪水多,就選哪個!";打開求職網站後「設計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移除了」,普遍的薪資是低於網頁設計、Flash 的工作,所以就以網頁設計師、Flash 的選擇為主。
我投的履歷並不多,可是有投的履歷只要有回應,基本上都是錄取的,主要是在研究所的 Flash 作品非常搶眼,加上學歷及經歷(得獎)的優勢,面試上很容易就能打動人,其中一間主要製作 Flash 教學的公司也坦言:「如果到他們公司,很快就能升上主管」。但也是考慮長久的發展性,我又再次放棄修練許久的專長,投入另一個不熟悉的領域。
除此之外,雖然我是台北人,但後來都在高雄工作,許多人會因此詢問為何在高雄工作?而不是在機會豐富的台北,相關的內容將會有獨立篇幅作介紹。
進入第一間公司是以接案為主,起初壓力挺大的,原因在於我是使用平面設計觀念在製作網頁設計,主管並不滿意我的設計作品,但由於主管並未具有設計背景,所以給予的建議也不一定能精準到重點:
就這樣反反覆覆也花了不少時間摸索什麼是 "網頁設計",幾周的時間下來也好不容易交出勉強被接受的作品,但也深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後來自己當老闆,在給予新進的平面設計師員工建議時,也一直會想到這段過去,但也好在自己是設計底,給予的建議也能夠更精確
接下來空閒的時間就不斷投入網頁設計的研究,會去不斷的翻找當時主流的開發模式,如:
不斷的尋找新的技術、資源,自然也會搜尋到相關的資源,當時洧杰正好創立「高雄前端社群」,好奇心的驅使下也就去參加了,也由於「前端」這個技術正在發展中,也會思考如何強迫自己加快成長速度,當下決定站上講台與他人介紹來加速成長,因此與 洧杰 毛吹自薦介紹幾場不同的技術,這帶給我了:
我也不是擅長在講台上分享的人,一開始很會很緊張面對數十人介紹一個主題,不過當時的想法是「提早犯錯總比未來犯錯成本更低」,透過幾次的介紹也會越來越熟悉該如何面對多人的舞台,其實也不會有人在意犯的哪幾個小錯誤,也因此認識許多前端的高手,讓自己接下來遇到問題也能有人可以討論。
接下來,除了在台上介紹技術外,我更希望能有平時的學習計畫,如果希望一個持續性目標可以達成,就試著與周遭朋友或更多人說(立下 flag),因此我立下一個百日貼文的 flag,也順勢的被洧杰推坑參加了 IT 邦幫忙的鐵人賽,至今還是維持每年有 30 天的學習習慣...。